第4章 运输机(3 / 1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批空降部队的运送则更为混乱。原计划在20日中午马上派出增援部队,直到16时,大部分飞机还在机场,后来才断断续续地到达克里特岛上空,空投时间长达3个多小时。由于起飞时间的延误,空降部队没有得到战斗机的空中掩护,损失更为惨重。原计划在雷西姆农机场东西两侧降落并向中心进攻的伞兵第2团由于着陆过于分散,团长、团部以及直属的两个连降落在澳大利亚军阵地,死伤过半,直至黄昏也没有夺取目标机场。

  终于,经过德军的激烈攻击,马拉马机场南部制高点107高地的守军失去了与机场的联系,于5月20日下午撤离高地。午夜,一只不足600人的德军残余部队决心背水一战,却登上了已经无人驻守的107高地,进而控制了马拉马机场。有了宝贵的机场,德军的ju-52机群在21日相继安全降落,送来了大批后续部队,德军实力明显增强,最终于1941年6月2日完全占领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历时12天,是二战中唯一一次以空降部队为主实施的进攻战役,使传统的“平面”登陆战役模式“立体化”。德军俘虏了近万名希腊残军,驻守该岛的英联邦军队从海上逃离。然而,德军损失飞机220架,其中包括179架ju-52运输机,总计伤亡6500余人,占全部兵力的1/3,其精锐的第7伞降师人员伤亡3/4,克里特岛也被德军称为“伞兵的坟墓”。

  空运炼狱霍姆尔

  除了空降,ju-52运输机在二战期间几乎参加了德军所有的空中运输行动,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1942年2月中旬对德米扬斯克被围德军实施的空运补给。那时,德军有6个师共约10万人被苏军包围在德米扬斯克地带,于是,德军不惜血本地从欧洲、非洲等各个战区调集了大量ju-52等飞机,在3个月时间里,冒着恶劣的寒冬天气,以损失数百架运输机和数百名空勤人员的代价,为被包围的部队运送了面包、武器、弹药、汽油等各种物资近2.5万吨,平均每天276吨,同时运送了数万名伤员和补充兵员。可以说,正是空运使这6个师摆脱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然而,同希特勒的狂妄野心一样,德军对王牌运输机ju-52的盲目信任和对空运的过度依赖也将德军拖入了地狱之门。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起了旨在摧毁苏联政权的“巴巴罗莎”行动,并在行动初期取得了节节胜利。然而到了1941年冬,在西伯利亚严寒中长大的苏联人开始反攻,无数德军开始陷入包围。在洛瓦季河与昆压河交汇处,有一大片难以穿行的沼泽地,霍姆尔小镇就坐落在其间的一块硬土地上。它不仅是唯一一条穿越沼泽的陆地桥,还是两条南北向与东西向道路的交叉点。1941年冬,约5500名德军被围困在霍姆尔镇。由于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希特勒命令“防守至最后一人”。

  德军原计划定期组织武装运输队为霍姆尔守军送去食物、弹药、马匹饲料等补给,但苏军滑雪部队很快就封锁了道路,而且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都无法在冰封的道路上前进,步兵在齐腰深的雪地里根本难以完成支援任务,镇中守军不得不将希望寄托于ju-52。最初,德军采用直接空投的方式,但由于空投落点不准确,大量物资反而落到了苏军手里。德军被迫在两军之间的“无人区”修建一条临时机降跑道供ju-52起落,以运来援兵、物资并接走伤员。

  此时,霍姆尔德军只控制2平方千米的地域,缺乏天然保护,完全处于苏军炮火覆盖范围之内,而ju-52降落时必须低空穿过敌军阵地上空,目标巨大且速度缓慢的ju-52成了苏军的好靶子,第一次降落时便遭受了严重损失,整条跑道变成了ju-52的墓地。战役初期派往霍姆尔的91架ju-52,在降落过程中几乎都遭到了苏军防空火力的猛烈打击,有27架在行动中损毁。如此高昂的代价迫使德国空军不得不改用低成本的滑翔机。然而,苏军的炮火射击使降落的滑翔机几乎无法再度起飞,变得有去无回。

  随着苏军包围圈的进一步缩小,滑翔机也无法降落,德军只能重新使用ju-52空投补给箱。德军每天大约空投60个补给箱,大多都直接投给了苏军或投到了德军无法抢回的地方。面对“无人区”的补给箱,苏军和德军都垂涎欲滴,很多士兵在抢夺过程中失去了生命。最终德军拿到的补给少得可怜,食物远远低于最低配额。尽管如此,陷于包围的德军依旧凭借机智和意志打退了苏军的数次进攻。到了1942年2月下旬,德国守军在包围圈外援兵的不懈帮助下,逐渐收复了失地,ju-52又可以继续起降,运来补给并送走重伤员。在5月5日清晨,守卫的德军终于突破了苏军防线,结束了霍姆尔长达105天的围困。

  围绕霍姆尔小镇而展开的攻守大战给苏德两军都带来了巨大损失,无数苏军在此长眠,很多被困德军染上了致命的斑疹伤寒,最终病死或长期留在医院里。而双方对霍姆尔的争夺并未停止,德军直至1944年2月全面撤退才放弃霍姆尔。

  斯大林格勒的空运悲歌

  1942年6月28日,纳粹德国等轴心国发起了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战役。起初,德军以快速的攻势攻入了斯大林格勒,占领了城内绝大多数地区。然而,苏军集结了约250万的兵力,在11月19日发起了反攻,突破了轴心国军队临时建立起来的防御线,于11月23日合围了斯大林地区共计约20万的轴心国军队。希特勒命令被围德军就地坚守,由ju-52空运给养。

  此时,寒冷的冬季已经到来,对包围圈进行空运既需要挑战风雪交加的天气,又需要穿越苏军高射炮的强大火力以及战斗机的拦截,ju-52脆弱的防空能力再度凸显。此外,德国空军ju-52数量已经严重不足,不得不调用he-111轰炸机等难以胜任运输任务的飞机,使此次大规模空运补给注定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斯大林地区的守军条件越来越艰苦。

  1942年12月16日,苏军实施第二次进攻,温度已降到零下45摄氏度,德军士兵根本无法在苏联冬季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徒步突破苏军战线,利用机械化部队突围也因严重缺乏汽油而无法实施。苏军很容易通过结冰的伏尔加河进行地面补给,而德国的飞机还没离开地面,全身就穿上了冰衣。安全降落的ju-52等飞机平均每天只能为德军送来几十吨物资,这一数字远远低于每日最低所需的700~800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