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运输机(4 / 19)
被围德军迅速消耗了取暖燃料、食品、御寒衣物、医疗用品等必需物资,慢慢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口粮难以维持正常生活,时时面临着冻伤、伤寒和痢疾的威胁,每天有数千人因为饥饿、严寒和疾病而死去。过于疲惫与饥饿的士兵甚至无法卸下运输机运来的补给品。1943年1月,苏联发起了新一轮攻势,德军可用的出发基地和降落机场相继失陷。1月24日晚,苏军攻陷了最后一条临时小型跑道,德军的空运补给完全中断。2月2日,被围德军向苏军投降,9.1万轴心国士兵被俘。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为空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共损失了近270架ju-52运输机,占苏德战线上ju-52总数的1/3,空运中还损失了约170架he-111轰炸机以及数十架其他各种飞机,约1000名经验丰富的机组人员丧生。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在二战中的首次大规模战败,从根本上扭转了苏联与德国的总体力量对比,是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ju-52总产量超过4800架,大部分都在残酷的二战中损毁。余下的ju-52仍在一些国家使用,其中瑞士空军于1938年装备的ju-52直至1984年才退役。
雨果容克斯
雨果容克斯是德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和航空工业企业家,在研制航空发动机和全金属飞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近百年来“德国制造”声誉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容克斯于1859年2月3日出生于德国赖特。在莱特兄弟的飞机上天时,他已经是一名资深热力学专家。此后不久,他开始着手研制全金属飞机,因为他坚信只有金属才能突破天然成长出来的木材所受到的尺寸、形状等限制,而且不受天气影响,必将成为未来主流飞机机体结构。1915年,他设计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全金属飞机j-1,虽然较为笨重,但成为了航空史上的里程碑产品。此后,容克斯不断改进金属结构,将机体铁制外蒙皮改为轻薄的铜铝合金,增加了波纹形状来减少阻力,并将机翼改到机身底部来提升安全性,奠定了全金属飞机结构的基础。
1895年,容克斯成立了容克斯公司,最初主要生产锅炉和发动机,一战后开始研制和生产运输机,并于1919年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属运输机f-13,可乘坐2名机组和4名乘客,到1932年底共生产了350架,成为当时欧洲最先进的飞机。1932年,容克斯公司研制成功并大批生产ju-52大型运输机,在民用客机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容克斯也是一名社会活动家和和平主义者。在1934年ju-52大获成功时,他因反战而被纳粹政府赶出了自己的公司,1935年2月3日逝世于慕尼黑附近的高亭。
容克斯公司最终被纳粹政府接管。在一片扩军备战的浪潮中,ju-52完全转向军事目的。此后,容克斯公司研制成功了ju-87和ju-88轰炸机,也是德国空袭盟国的行动中最出名的军用飞机。二战后,容克斯公司进行了重组并于1969年并入梅塞施密特-伯尔科-布洛姆财团(mbb),容克斯这一名字就此终结。
4.3 c-47“空中列车”:大放异彩的盟军明星战机
c-47是二战期间同盟国空军广泛使用的军用运输机,绰号“空中列车”,又称为“达科塔”和“信天翁”。该机由美国原道格拉斯公司生产,自战前广为使用的民用机dc-3改装而来,可装载2.3吨货物,是同盟国军队空运物资和兵员的主力机型,产量超过10000架,在数量上可谓“运输机之最”。
盟军主力
前面提到的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可谓军事史上首次大规模空降作战行动,惨重的伤亡使德军丧失了信心和能力,在二战期间再也没有发动大规模空降作战。与此相反的是,这场战役引起了各同盟国对空降部队的重视,英美等国纷纷加紧建设自己的空降力量。
慧眼识珠的英国空军率先发掘了c-47在空降方面的价值。相比于当时同盟国所用的其他机型,c-47尤其适于空降伞兵。
c-47长19.4米,高5.2米,翼展29.1米,机身短粗,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一次可装载27名全副武装的伞兵,而德国的ju-52一次可运送的伞兵数量不到15名。此外,c-47也可以像ju-52一样拖拽滑翔机,因此很快被配备到空降部队中。c-47所执行的最艰巨的使命也是二战后期的空中突击行动,包括诺曼底空降、“市场-花园”行动、“大学”行动等,还包括了突出部之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太平洋战役、新几内亚战役、缅甸战役等。
二战结束后,c-47是运载美军回国的主力机型,在美国空军一直服役到越南战争时期,曾被改装为ac-47炮艇机(被称为“喷火魔龙”或“鬼影”)、rc-47侦察机、sc-47搜救机等多个特种型号。直至今天,在少数国家仍可见到c-47的身影。
↑返回顶部↑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为空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共损失了近270架ju-52运输机,占苏德战线上ju-52总数的1/3,空运中还损失了约170架he-111轰炸机以及数十架其他各种飞机,约1000名经验丰富的机组人员丧生。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在二战中的首次大规模战败,从根本上扭转了苏联与德国的总体力量对比,是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ju-52总产量超过4800架,大部分都在残酷的二战中损毁。余下的ju-52仍在一些国家使用,其中瑞士空军于1938年装备的ju-52直至1984年才退役。
雨果容克斯
雨果容克斯是德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和航空工业企业家,在研制航空发动机和全金属飞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近百年来“德国制造”声誉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容克斯于1859年2月3日出生于德国赖特。在莱特兄弟的飞机上天时,他已经是一名资深热力学专家。此后不久,他开始着手研制全金属飞机,因为他坚信只有金属才能突破天然成长出来的木材所受到的尺寸、形状等限制,而且不受天气影响,必将成为未来主流飞机机体结构。1915年,他设计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全金属飞机j-1,虽然较为笨重,但成为了航空史上的里程碑产品。此后,容克斯不断改进金属结构,将机体铁制外蒙皮改为轻薄的铜铝合金,增加了波纹形状来减少阻力,并将机翼改到机身底部来提升安全性,奠定了全金属飞机结构的基础。
1895年,容克斯成立了容克斯公司,最初主要生产锅炉和发动机,一战后开始研制和生产运输机,并于1919年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属运输机f-13,可乘坐2名机组和4名乘客,到1932年底共生产了350架,成为当时欧洲最先进的飞机。1932年,容克斯公司研制成功并大批生产ju-52大型运输机,在民用客机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容克斯也是一名社会活动家和和平主义者。在1934年ju-52大获成功时,他因反战而被纳粹政府赶出了自己的公司,1935年2月3日逝世于慕尼黑附近的高亭。
容克斯公司最终被纳粹政府接管。在一片扩军备战的浪潮中,ju-52完全转向军事目的。此后,容克斯公司研制成功了ju-87和ju-88轰炸机,也是德国空袭盟国的行动中最出名的军用飞机。二战后,容克斯公司进行了重组并于1969年并入梅塞施密特-伯尔科-布洛姆财团(mbb),容克斯这一名字就此终结。
4.3 c-47“空中列车”:大放异彩的盟军明星战机
c-47是二战期间同盟国空军广泛使用的军用运输机,绰号“空中列车”,又称为“达科塔”和“信天翁”。该机由美国原道格拉斯公司生产,自战前广为使用的民用机dc-3改装而来,可装载2.3吨货物,是同盟国军队空运物资和兵员的主力机型,产量超过10000架,在数量上可谓“运输机之最”。
盟军主力
前面提到的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可谓军事史上首次大规模空降作战行动,惨重的伤亡使德军丧失了信心和能力,在二战期间再也没有发动大规模空降作战。与此相反的是,这场战役引起了各同盟国对空降部队的重视,英美等国纷纷加紧建设自己的空降力量。
慧眼识珠的英国空军率先发掘了c-47在空降方面的价值。相比于当时同盟国所用的其他机型,c-47尤其适于空降伞兵。
c-47长19.4米,高5.2米,翼展29.1米,机身短粗,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一次可装载27名全副武装的伞兵,而德国的ju-52一次可运送的伞兵数量不到15名。此外,c-47也可以像ju-52一样拖拽滑翔机,因此很快被配备到空降部队中。c-47所执行的最艰巨的使命也是二战后期的空中突击行动,包括诺曼底空降、“市场-花园”行动、“大学”行动等,还包括了突出部之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太平洋战役、新几内亚战役、缅甸战役等。
二战结束后,c-47是运载美军回国的主力机型,在美国空军一直服役到越南战争时期,曾被改装为ac-47炮艇机(被称为“喷火魔龙”或“鬼影”)、rc-47侦察机、sc-47搜救机等多个特种型号。直至今天,在少数国家仍可见到c-47的身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