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15 / 28)
对于我军来说,这场现代化的喷气式飞机搏斗却是飞行员的战场首秀,但经验丰富的美军并未占到多少便宜。在1951年1月21日首次作战中,大队长李汉率6架米格-15阻截20架f-84喷气式战斗轰炸机,将其中一架长机击伤;1月29日,又有16架来袭的f-84,李汉此次更加注重战术合作,与其他7架米格-15一起展开对抗,击落击伤f-84各一架。两次交手中,我军无一损失,取得了3:0的战绩。
1956年7月,美军开始实施“空中绞杀”战,出动1.4万余架飞机轰炸朝鲜北方交通线,企图切断中朝军队的后勤保障,空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战场上的米格飞机超过了500架,空战规模也发展到200~300架,美军损失了越来越多的先进飞机和王牌飞行员。
据不完全统计,在朝鲜战场上,以米格-15为主的志愿军空军部队共战斗起飞2457批、26491架次,实战366批、4872架次,击落“联合国军”飞机330架,其中包括211架最先进的f-86“佩刀”,击伤敌机95架,自损231架。志愿军中涌现出了先后击伤、击落敌机8架的一级战斗英雄刘玉堤,用4次射击击落3架f-84的“空中神炮手”罗沧海,击落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的放牛娃韩德彩……
米格-15使得在活塞式飞机时代一直默默无闻的“米格”品牌一战成名,可以想象,美国人对米格-15恨之入骨,曾千方百计希望得到一架实机进行破解。为此,美军曾使用“夹击围捕”战术逼迫米格-15降落在己方机场,但被性能优良的米格-15所逃脱;美军也曾大规模发放传单,以10万美金引诱米格-15飞行员驾机来降,也没有得到回应。直到战争即将结束,才得到了投敌叛变的朝鲜人民军空军一架米格-15。然而,此时的米格-15已经没有什么价值,因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而新一代歼击机已经准备粉墨登场了。
f-86“佩刀”:跨洋而来的米格克星
从一战和二战的战斗机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战斗机的世界总是在不知不觉地遵循着“一物降一物”的准则,世界几个强国的综合航空技术并没有明显的差距。当一种先进战机问世之时,与其匹敌的对手往往也已经近在咫尺了。对于苏联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杰作米格-15来说,其旗鼓相当的对手就是紧随其后的美国f-86“佩刀”。
作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美国f-86的研制背景和进度几乎苏联的米格-15完全同步。f-86由北美航空公司研制,1945年5月开始设计,1949年服役。f-86比米格-15稍大,升限15000米,作战半径880千米,最大时速为964千米,低于米格-15的1070千米,但在俯冲时速度可超过音速,是世界是第一种实现超音速俯冲的飞机。与米格-15相比,f-86在万米以下水平机动性、低空速度(尤其是俯冲速度)、携带副油箱时的航程方面占据优势,而在高空速度、盘旋半径、升限、爬升率和机内载油航程方面则稍逊一筹。总体而言,两者难分伯仲,都是20世纪50年代最优异的战斗机之一。
在武器装备上,f-86除了机枪、炸弹等配置,翼下还可挂2枚“响尾蛇”空空导弹,是世界上第一架可携带空空导弹的战机。此外,f-86首次使用了雷达辅助瞄准具。空战时,飞行员根据敌机翼展调整好齿轮,然后把瞄准光圈套住敌机进行射击,而不必再调节瞄准具。而苏联当时还没有如此小型的雷达,米格-15上装的仍是二战期间的陀螺仪瞄准具,需要飞行员不断进行手动调整,在喷气机空战中显得捉襟见肘。值得一提的是,该机是美国第一种后掠翼飞机,也就是机翼前、后缘向后倾斜。之前的飞机机翼前缘多垂直于机身,限制了飞行速度的提升。米格-15也采用了后掠翼结构。
米格-15较先进入朝鲜战场,完胜当时美国的f-80和p-51。于是,美国将最新的f-86“佩刀”送往前线,与米格-15进行较量。那么,战果如何呢?
纵观整场战争,中苏两国的米格-15数量是f-86的2~3倍,如1951年的90:50,1952年的400:150,1953年的830:320;但中苏方几乎只有米格-15一种战斗机,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却拥有众多其他机型,总数远超中苏战机。此外,美国动员了大量参加过二战的老飞行员重返战场,中朝的飞行员却都是新手上阵,从头学习空战。虽然f-86之外的其他战斗机对米格-15威胁很小,这种数量优势和飞行员素质差异还是大大弥补了米格-15与f-86之间的配置差异。据统计,f-86在朝鲜战场上被击落约100架,而米格-15则是约600架。总体而言,两者还是难分伯仲。如果没有f-86,朝鲜天空无疑将被米格-15所独霸。
朝鲜战争结束后,f-86开始进入美国的盟国空军服役,并出口到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土耳其等多个国家,成为其主要战斗机,产量约为11400架。最后一架服役中的f-86直到1995年才从玻利维亚空军退役,创作战飞机的服役纪录(1949~1995)。
1.13 蓝天“鬼怪”f-4
f-4是美国第一种成熟的双倍音速战斗机,也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它机头相对下垂,好像一只秃鹰的钩嘴,有时还被喷绘成鲨鱼的獠牙,后掠机翼的翼尖向上翘起并设有锯齿,被评价为“外貌丑陋”,又被称为“鬼怪”。
飞行速度的角逐
f-4的研制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世界上掀起了双倍音速飞机的热潮,坚信速度和航程决定空中优势,力挺高速远程多用途战斗机。
↑返回顶部↑
1956年7月,美军开始实施“空中绞杀”战,出动1.4万余架飞机轰炸朝鲜北方交通线,企图切断中朝军队的后勤保障,空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战场上的米格飞机超过了500架,空战规模也发展到200~300架,美军损失了越来越多的先进飞机和王牌飞行员。
据不完全统计,在朝鲜战场上,以米格-15为主的志愿军空军部队共战斗起飞2457批、26491架次,实战366批、4872架次,击落“联合国军”飞机330架,其中包括211架最先进的f-86“佩刀”,击伤敌机95架,自损231架。志愿军中涌现出了先后击伤、击落敌机8架的一级战斗英雄刘玉堤,用4次射击击落3架f-84的“空中神炮手”罗沧海,击落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的放牛娃韩德彩……
米格-15使得在活塞式飞机时代一直默默无闻的“米格”品牌一战成名,可以想象,美国人对米格-15恨之入骨,曾千方百计希望得到一架实机进行破解。为此,美军曾使用“夹击围捕”战术逼迫米格-15降落在己方机场,但被性能优良的米格-15所逃脱;美军也曾大规模发放传单,以10万美金引诱米格-15飞行员驾机来降,也没有得到回应。直到战争即将结束,才得到了投敌叛变的朝鲜人民军空军一架米格-15。然而,此时的米格-15已经没有什么价值,因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而新一代歼击机已经准备粉墨登场了。
f-86“佩刀”:跨洋而来的米格克星
从一战和二战的战斗机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战斗机的世界总是在不知不觉地遵循着“一物降一物”的准则,世界几个强国的综合航空技术并没有明显的差距。当一种先进战机问世之时,与其匹敌的对手往往也已经近在咫尺了。对于苏联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杰作米格-15来说,其旗鼓相当的对手就是紧随其后的美国f-86“佩刀”。
作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美国f-86的研制背景和进度几乎苏联的米格-15完全同步。f-86由北美航空公司研制,1945年5月开始设计,1949年服役。f-86比米格-15稍大,升限15000米,作战半径880千米,最大时速为964千米,低于米格-15的1070千米,但在俯冲时速度可超过音速,是世界是第一种实现超音速俯冲的飞机。与米格-15相比,f-86在万米以下水平机动性、低空速度(尤其是俯冲速度)、携带副油箱时的航程方面占据优势,而在高空速度、盘旋半径、升限、爬升率和机内载油航程方面则稍逊一筹。总体而言,两者难分伯仲,都是20世纪50年代最优异的战斗机之一。
在武器装备上,f-86除了机枪、炸弹等配置,翼下还可挂2枚“响尾蛇”空空导弹,是世界上第一架可携带空空导弹的战机。此外,f-86首次使用了雷达辅助瞄准具。空战时,飞行员根据敌机翼展调整好齿轮,然后把瞄准光圈套住敌机进行射击,而不必再调节瞄准具。而苏联当时还没有如此小型的雷达,米格-15上装的仍是二战期间的陀螺仪瞄准具,需要飞行员不断进行手动调整,在喷气机空战中显得捉襟见肘。值得一提的是,该机是美国第一种后掠翼飞机,也就是机翼前、后缘向后倾斜。之前的飞机机翼前缘多垂直于机身,限制了飞行速度的提升。米格-15也采用了后掠翼结构。
米格-15较先进入朝鲜战场,完胜当时美国的f-80和p-51。于是,美国将最新的f-86“佩刀”送往前线,与米格-15进行较量。那么,战果如何呢?
纵观整场战争,中苏两国的米格-15数量是f-86的2~3倍,如1951年的90:50,1952年的400:150,1953年的830:320;但中苏方几乎只有米格-15一种战斗机,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却拥有众多其他机型,总数远超中苏战机。此外,美国动员了大量参加过二战的老飞行员重返战场,中朝的飞行员却都是新手上阵,从头学习空战。虽然f-86之外的其他战斗机对米格-15威胁很小,这种数量优势和飞行员素质差异还是大大弥补了米格-15与f-86之间的配置差异。据统计,f-86在朝鲜战场上被击落约100架,而米格-15则是约600架。总体而言,两者还是难分伯仲。如果没有f-86,朝鲜天空无疑将被米格-15所独霸。
朝鲜战争结束后,f-86开始进入美国的盟国空军服役,并出口到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土耳其等多个国家,成为其主要战斗机,产量约为11400架。最后一架服役中的f-86直到1995年才从玻利维亚空军退役,创作战飞机的服役纪录(1949~1995)。
1.13 蓝天“鬼怪”f-4
f-4是美国第一种成熟的双倍音速战斗机,也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它机头相对下垂,好像一只秃鹰的钩嘴,有时还被喷绘成鲨鱼的獠牙,后掠机翼的翼尖向上翘起并设有锯齿,被评价为“外貌丑陋”,又被称为“鬼怪”。
飞行速度的角逐
f-4的研制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世界上掀起了双倍音速飞机的热潮,坚信速度和航程决定空中优势,力挺高速远程多用途战斗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