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职场”向上:产品思维(13 / 2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coordinator(协调者):

  coordinator给人一种“和稀泥”的感觉,假如甲和乙观点不同,互相对立,甚至马上就要打起来了,coordinator就站出来说:我感觉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不如就把你们两人的观点综合一下,然后提出一个方案来吧。

  summarizer(总结者):

  最后做总结陈述的人需要持续记录大家的观点,梳理小组讨论的结果。要口齿伶俐,表达能力强。如果你总结能力强的话,可以尝试这个角色。

  一般来说,面试攻略里都会说要去抢leader,抢不到leader,最起码也抢个timer。我见过很多抢leader的人最后带着团队跑偏,成为第一个出局的人;timer忘了控制时间或者不敢打断大家的讨论,也早早出局。我也见过很多没有头衔的“群众”,最后一样被录取。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的人天生就是领袖,有的人更适合在团队中协调关系,有的人逻辑思维很强,也很善于总结。这都是你过去的生活经历赋予你的能力,不要想着一次性颠覆。

  得分点

  以上总结了那么多,重点在这里:我们如何使自己在不经意间展现出的行为变成得分点呢?

  以小王为例:

  在日常生活中,小王是一个内向、不善于表达的人,但他做事比较踏实细心。

  显而易见,小王适合做timer的角色,那种表达能力很强,随机应变能力很强的leader角色肯定不适合他。所以,小王在参加面试之前就要熟悉timer的工作。

  有一次,小王参加了一次无领导小组讨论,一共7个人,限时30分钟。

  这次无领导小组讨论有讨论和表达两个环节。于是,大家都在抢“角色”。轮到小王时,他说,我认为我们的30分钟可以这样规划:

  1.前10分钟:大家看完议题,每人思考3分钟,3分钟后,每人陈述1分钟。

  2.第2个10分钟:用5分钟确定议题,用5分钟归纳结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