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1 / 1)
由此,汪精卫检讨了他的对日交涉,虽是”与虎谋皮”, 却有两方面可谈。
一是”’国府’目前所在之地区为沦陷区,其所代表者 为沦陷区之人民;其所交涉之对象,为沦陷区中铁蹄蹂躏之 敌人”,因此,他如”交涉有得,无伤于渝之规复;交涉无成, 仍可延缓敌人之进攻。故民国三十年有句云’不望为釜望为 薪’”。
二是民国21年淞沪协定签订时,他两任行政院长,”深 知日方对华,并无整个政策;而我之对日,仍有全国立场。日 本自维新以后,号称民主,而天皇制度之下,军人有帷幄上 奏之权,自清末两次得利。固已睥睨于一时;民初对我大肆 横欺,至华府会议,始解剖厄,固已碍于英美之集体压迫,早 欲乘衅而动矣。”
“人之将死,其言也哀”;汪精卫一生大言炎炎,只以一 着错,满盘输,到此亦不能不低声下气,作品取历史矜怜的 哀鸣:他说:”铭盖自毁仆人格,置四十年来为国事奋斗之历 史于不顾!亦以此为历史所未有之非常时期,计非出此险局 危策,不足以延国脉于一线。幸而有一隙可乘,而国土重光, 辑抚流亡,难难余生,有识者亦必以兆铭之腐心为可哀,尚 暇责铭自谋之不当乎?”
所谓”险局危策”,充其量只是争取”喘息之机”;他说: “铭之主张,其基本之见解:为日本必不能亡中国。日本本身 之矛盾重重,必不致放弃对’国府’之利用,及知岂不能利 用,我已得喘息之机。”这话跟他以前的言论是有矛盾的,以 前他说:”我看透了,并且断定了中日两国明明白白战争则两 伤;和平则共存。”现在却说:”日本必不能亡中国”。无论古 今中外,以倾国之师而不能亡邻国,则必自亡而后已。这是 事实上承认抗战政策,完全正确;但无法改口,只好说是他 的求和,是为求得强邻压境的”喘息之机”。宛转自辩的心情, 当然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汪精卫忏悔之余,确有补过之心;而胜于”安福 余孽”之只求个人的利益,亦自有事实可以证明,他说他: “可为渝方同志稍述一二,俾互知其甘苦者:一为恢复党之组 织与 国父遗教之公开讲授;一为’中央军校’之校门,以 及铭屡次在’军校’及’中央干部学校’之演讲;一为教科 书决不奴化,课内岳武穆、文文山之文,照常诵读。凡铭之 讲词以及口号文字皆曾再三斟酌。如近年言’复兴中华、保 卫东亚’,如清末同盟会’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之余音。”这 是很含蓄的话,意思是只不过想将英美势力逐出东亚而已。却 又不便明说;因为一说明了,与他所服膺的国父所提出的中 日美三国联盟的主张,便自相矛盾了。
他的补过之道,在求战后使政府能顺利完成整地接收光 复地区;首先着眼于华北五省,说”尚未受’中央’之直接 控制。然日既已放松,我当紧力准备,俾将来国土完整,无 意外变化发生。铭于十三年奉 国父命先入北京,其后扩大 会议偕公博入晋,前年赴东北,颇知北方形势,应得一与 ‘政府’及’党’的关系密切之人主持之。’政府’应推公博 以代主席名义,常驻华北,而以京沪地区交佛海负责,在一 年内实现重点驻军计划,俾渝方将来得作接防准备。”他这个 决定,将由陈璧君与陈公博商量以后,用他的名义向”中政 会”提出。 ”实现重点驻军”的目的,就在防止共产党的接收失地。 汪精卫在最后一段中,竟发出了对延安的警告:”中国自乙未 革命失败,迄今五十年;抗战军兴,亦已七载,不论国家前 途演变如何,我同志当知党必统一,国不可分的主张,不可 逞私煽动分裂。其在军人天职,抗战为生存,求和尤应有国 家观念,不得拥兵自重,骑墙观变。对于日本,将来亦当使 其明了中国抵抗,出于被侵略自卫,并无征服者之心。” ”拥兵自重,骑墙观变”即指延安而言。最后对于他认为 仍是”同志”的”渝方”,”当使其了解和运发生,演化至今, 亦仍不失其自惜与自重。将来战后两国,能否自动提携,互 利互赖,仍有赖于日本民族之彻底觉悟,及我对日本之宽大 政策。兆铭最后之主张及最后之心情,其与吾党各同志及全 国同胞,为共同之认证与共勉者也。”
陈璧君的文字,跟她的性情一样,质直勉强,自以为是, 本不宜曲曲传达汪精卫幽微复杂的心情,所以这篇纪录,在 汪精卫很不满意,觉得许多地方,言不达意;不过他已无力 删改,只由护士扶持着,草草写下了题目《最后之心情》,并 签了”兆铭”二字。
病况由于咳嗽频仍,而益形恶化,汪精卫的咳嗽起于夏 天,同住在病房中的陈璧君,肥胖怕热,白天不必说,晚上 亦非开窗不可;她还振振有词地说:”病房要空气流通。”那 知夜凉如水,在她好梦正酣时,汪精卫却因风寒侵袭,立刻 就发烧了。不知是畏惧,还是出于爱意,他始终不肯说破,他 的感冒咳嗽是由于陈璧君开窗睡觉的缘故。
咳嗽影响睡眠,体力越发衰颓;不过医疗服务周到,估 计还可以拖一段日子。不道11月初九那天,美国飞机空袭名 古屋,发布的警报,一开始就是短促而接连不断的紧急警报; 护士长慌了手脚,找了几个人来,连人带病床推入电梯,直 降地下防空室。 ↑返回顶部↑
一是”’国府’目前所在之地区为沦陷区,其所代表者 为沦陷区之人民;其所交涉之对象,为沦陷区中铁蹄蹂躏之 敌人”,因此,他如”交涉有得,无伤于渝之规复;交涉无成, 仍可延缓敌人之进攻。故民国三十年有句云’不望为釜望为 薪’”。
二是民国21年淞沪协定签订时,他两任行政院长,”深 知日方对华,并无整个政策;而我之对日,仍有全国立场。日 本自维新以后,号称民主,而天皇制度之下,军人有帷幄上 奏之权,自清末两次得利。固已睥睨于一时;民初对我大肆 横欺,至华府会议,始解剖厄,固已碍于英美之集体压迫,早 欲乘衅而动矣。”
“人之将死,其言也哀”;汪精卫一生大言炎炎,只以一 着错,满盘输,到此亦不能不低声下气,作品取历史矜怜的 哀鸣:他说:”铭盖自毁仆人格,置四十年来为国事奋斗之历 史于不顾!亦以此为历史所未有之非常时期,计非出此险局 危策,不足以延国脉于一线。幸而有一隙可乘,而国土重光, 辑抚流亡,难难余生,有识者亦必以兆铭之腐心为可哀,尚 暇责铭自谋之不当乎?”
所谓”险局危策”,充其量只是争取”喘息之机”;他说: “铭之主张,其基本之见解:为日本必不能亡中国。日本本身 之矛盾重重,必不致放弃对’国府’之利用,及知岂不能利 用,我已得喘息之机。”这话跟他以前的言论是有矛盾的,以 前他说:”我看透了,并且断定了中日两国明明白白战争则两 伤;和平则共存。”现在却说:”日本必不能亡中国”。无论古 今中外,以倾国之师而不能亡邻国,则必自亡而后已。这是 事实上承认抗战政策,完全正确;但无法改口,只好说是他 的求和,是为求得强邻压境的”喘息之机”。宛转自辩的心情, 当然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汪精卫忏悔之余,确有补过之心;而胜于”安福 余孽”之只求个人的利益,亦自有事实可以证明,他说他: “可为渝方同志稍述一二,俾互知其甘苦者:一为恢复党之组 织与 国父遗教之公开讲授;一为’中央军校’之校门,以 及铭屡次在’军校’及’中央干部学校’之演讲;一为教科 书决不奴化,课内岳武穆、文文山之文,照常诵读。凡铭之 讲词以及口号文字皆曾再三斟酌。如近年言’复兴中华、保 卫东亚’,如清末同盟会’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之余音。”这 是很含蓄的话,意思是只不过想将英美势力逐出东亚而已。却 又不便明说;因为一说明了,与他所服膺的国父所提出的中 日美三国联盟的主张,便自相矛盾了。
他的补过之道,在求战后使政府能顺利完成整地接收光 复地区;首先着眼于华北五省,说”尚未受’中央’之直接 控制。然日既已放松,我当紧力准备,俾将来国土完整,无 意外变化发生。铭于十三年奉 国父命先入北京,其后扩大 会议偕公博入晋,前年赴东北,颇知北方形势,应得一与 ‘政府’及’党’的关系密切之人主持之。’政府’应推公博 以代主席名义,常驻华北,而以京沪地区交佛海负责,在一 年内实现重点驻军计划,俾渝方将来得作接防准备。”他这个 决定,将由陈璧君与陈公博商量以后,用他的名义向”中政 会”提出。 ”实现重点驻军”的目的,就在防止共产党的接收失地。 汪精卫在最后一段中,竟发出了对延安的警告:”中国自乙未 革命失败,迄今五十年;抗战军兴,亦已七载,不论国家前 途演变如何,我同志当知党必统一,国不可分的主张,不可 逞私煽动分裂。其在军人天职,抗战为生存,求和尤应有国 家观念,不得拥兵自重,骑墙观变。对于日本,将来亦当使 其明了中国抵抗,出于被侵略自卫,并无征服者之心。” ”拥兵自重,骑墙观变”即指延安而言。最后对于他认为 仍是”同志”的”渝方”,”当使其了解和运发生,演化至今, 亦仍不失其自惜与自重。将来战后两国,能否自动提携,互 利互赖,仍有赖于日本民族之彻底觉悟,及我对日本之宽大 政策。兆铭最后之主张及最后之心情,其与吾党各同志及全 国同胞,为共同之认证与共勉者也。”
陈璧君的文字,跟她的性情一样,质直勉强,自以为是, 本不宜曲曲传达汪精卫幽微复杂的心情,所以这篇纪录,在 汪精卫很不满意,觉得许多地方,言不达意;不过他已无力 删改,只由护士扶持着,草草写下了题目《最后之心情》,并 签了”兆铭”二字。
病况由于咳嗽频仍,而益形恶化,汪精卫的咳嗽起于夏 天,同住在病房中的陈璧君,肥胖怕热,白天不必说,晚上 亦非开窗不可;她还振振有词地说:”病房要空气流通。”那 知夜凉如水,在她好梦正酣时,汪精卫却因风寒侵袭,立刻 就发烧了。不知是畏惧,还是出于爱意,他始终不肯说破,他 的感冒咳嗽是由于陈璧君开窗睡觉的缘故。
咳嗽影响睡眠,体力越发衰颓;不过医疗服务周到,估 计还可以拖一段日子。不道11月初九那天,美国飞机空袭名 古屋,发布的警报,一开始就是短促而接连不断的紧急警报; 护士长慌了手脚,找了几个人来,连人带病床推入电梯,直 降地下防空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