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10月6日是穆斯林的斋月节,又是犹太教的赎罪日。斋月节里,阿拉伯人白天不吃饭,缩短工作时间,减少活动。所以,以色列认为阿拉伯国家决不会在这一天发起进攻。赎罪日是犹太人的绝对休息日,从日出至日落,不吃、不喝、不吸烟、不广播。大多数官兵都留在营中,前沿士兵很少。埃、叙选择了这一天发动突袭。

  埃军出动了200多架飞机,从东路轰炸和袭击以军在西奈半岛的前线指挥部、炮兵阵地、部队集结地、防空导弹系统、通信雷达设施和机构等重要军事目标。同时,埃军隐蔽在运河西岸沙垒后的2000门榴弹炮和重型迫击炮,向巴列夫防线的前沿工事和后方目标发起攻击,有效地压制了以军火力。

  埃军计划第一步强渡苏伊士运河,突破巴列夫防线,控制运河东岸15—20公里的地区;第二步攻占米特拉山口、克迪山口和哈特米亚山口一线,保障运河东岸前沿阵地的安全;然后,视情况向纵深发展。为此,埃军在苏伊士运河两岸集结2个军团共9个师的兵力约12万人。北翼为第二军团共5个师,是战役主攻方向,南翼为第3军团共4个师。

  1973年10月6日,埃军地面部队约8000人在飞机、防空军的掩护下,乘水陆装甲车和橡皮舟从坎塔纳、伊斯梅利亚、德维斯瓦、沙卢法和苏伊士城同时强渡运河。埃军登岸后,迅速在堤上开辟通道、攀登河堤,摧毁以军前沿火力点。埃军用爆破筒在东岸沙堤以军铁丝网和地雷区中开辟通道。埃及工兵用高压水龙头冲刷以军沿河岸修建的沙堤,仅用9小时,就在沙堤上打开了60多个缺口,架设10座浮桥和50个门桥渡场。

  在战斗打响后的24小时,埃军10万人和1020辆坦克以及1.35万部车辆通过运河。紧接着,埃军向两翼展开,着手消灭各据点的以军,攻占以军前沿据点15个,粉碎了以军前沿坦克的反冲击。两翼用稳步平推的办法向以军防御纵深攻击。不到三天,埃军控制了运河东岸10至15公里地区。

  为配合正面作战,埃军伞兵和突击分队乘直升机在西奈半岛纵深地区大规模降落,破坏敌军交通、通讯和补给。海军为牵制以军,封锁蒂朗海峡和曼德海峡,封锁亚喀巴湾和红海出口,并在沙伊沙姆赫地区进行海上登陆作战,袭击以军。两个以色列坦克旅共200多辆坦克向埃及军队的登陆地点扑来。经过3个多小时激战,以色列180王牌装甲旅全军覆没,一名上校带着残存的25辆坦克投降。第一次尝到坦克大战胜利滋味的埃及士兵,高兴得在阵地上跳起了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