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1972年4月,萨达特再次访苏时,苏联仍未向埃及提供武器援助。

  1972年5月,美苏首脑在莫斯科会谈后,苏联决定取消向埃及提供武器的计划。苏联的举动引起埃及的极大愤怒。

  1972年7月8日,萨达特宣布结束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在埃及的使命,要求2.1万名苏联军事人员在10天内离开埃及。苏联在埃及的一切军事设施,或者卖给埃及,或者全部撤走。这是埃及摆脱苏联控制,突破“不战不和”局面的重大步骤。

  埃及准备开战

  1972年底,埃及耗费400万美元在运河西岸修建一道巨大河堤,表面上是抵挡以色列的袭击,实际上是用来隐蔽炮兵和坦克的集结。

  1973年,西方发生能源危机,对阿拉伯产油国的依赖加深。埃及和叙利亚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情绪高涨。埃及和叙利亚最高领导集团下定决议,乘联合国召开23届年会之际,以突然袭击的手段向以色列发动进攻。为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埃、叙制定了多种迷惑以色列的措施。

  1973年初开始,埃及多次征召后备役人员服役,然后又分批复员,给以色列造成错觉。埃叙两国还以开展频繁外交和“例行演习”的方式迷惑以色列。在备战过程中,埃叙都制定了严格的保密规定。对于作战意图、作战计划,埃及规定只让总统、国防部长等几人知道。叙利亚规定只让总统等十几个高级军政人员知道。作战命令在开战前6小时才传到师级指挥员,开战前3小时传到营级指挥员。临战前2小时,前线指挥官还让一些士兵下河游泳,在沙滩上晾衣服,使前线保持一派“和平”景象。

  1973年5月,非洲首脑会议和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都作出了谴责以色列的决议,许多国家同以色列断绝了外交关系。

  1973年初,所有阿拉伯国家军事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共同商讨未来战争的战略。会后,埃及成立了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

  1973年4月,阿拉伯各国参谋长会议在开罗召开了,统一了未来的作战思想。

  1973年8月,埃、叙最后审定了在北、西南两线同时向以色列发起进攻的联合作战计划。

  1973年9月,叙利亚战斗机与以色列战斗机在公海交火,结果叙利亚战机被击落13架。以此为契机,叙利亚和埃及在停战线附近集结部队,以色列以为阿方结集部队只是对击落战机的正常反应,所以并没有引起警惕。

  赎罪日战争

  1973年10月5日晚间,埃及蛙人在苏伊士运河东岸以军防御工事的沙垒水下埋入两个炸药包。

  1973年10月6日14时,苏伊士运河东岸以军防御工事的沙垒中,突然发生两声巨响,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紧接着,埃、叙两国军队从西、北两线同时向以军发起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向来保持高度警惕的以色列竟然没有一点察觉。战争开始后,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从教堂匆匆赶回办公室,达扬声称阿拉伯人必败,以色列人必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