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再说许劭素来消息灵通,要不然有啥资本评论张三李四?对阿瞒的伟行劣迹他了解的绝对不是一二的问题,所以才有了令阿瞒大笑的那句名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阿瞒也因此声名远播,桥太尉的"包装"策划大获成功。

  一锤敲定千古音,

  数语挑得半生雄。

  可怜阿瞒当世醉,

  后人恶骂源此评。

  这句没盖棺先定论的话,令阿瞒兴奋了半生,估计在他自封魏王后便不屑此句过时的评语了,已经事实坐在了皇帝的龙椅上,就差那顶没用的帽子了,谁还会稀罕什么能臣?在乎什么奸雄?

  古人定下的规矩: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就是说男子二十岁了,可以举行冠礼,并赐予字了。从今年起你就是成人了,该就业了,再啃爹妈就说不过去了。

  现在阿瞒也到就业的年龄了,老爸曹嵩准备给刚取字孟德的曹操找个官来做,跻身于汉朝的管理体制内,做一名旱涝保收、外快肥丰的朝廷命官,这事曹操的老爸早就替他想好了。

  这与儿子曹操填的志愿正好吻合,曹操那时候绝没有将来进入汉朝中央政府做官,能混上个市长他便心满意足了。他后来在带上魏王王冠后颁发的十二月己亥令中说:"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