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勇闯张府,桥太尉看到的是一个"勇"字,关键时刻豁得上泼皮命,曰"勇"。

  从离间叔父,桥太尉看到的是一个"智"字,诈病装疯做得天衣无缝,曰"智"。

  从首注兵书,桥太尉看到的是一个"才"字,注释兵书的确见解独到,曰"才"。

  看见了吗?这样一个狠才兼备、智勇双全的人,将来能不成气候么?

  第12节:七 从"愤青"到东汉干部(2)

  成为一个拥有众多"粉丝"的"星星"不那么容易,光靠敢脱达不到目的。首先要相貌姣好、体态性感,更重要的是要有内在风流、气质文雅,你具备了这些,还不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要包装,要有媒介帮你包装,要有一个平台让你表演,要有一批机构替你吹嘘,最后还有更更重要的关键,那就是运气。想想看,难不难?

  阿瞒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包装公司。

  桥玄既然打定主意把妻女相托,也就索性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天,先帮阿瞒解决舆论传播难事。

  为什么是难事呢?那时候和现在不同,电视上面一露脸,千家万户当夜知。东汉末年唯一的传播媒介就是人的两片嘴皮子,所有的新闻政要,闲情韵事都靠口口相传,朝廷的公告那是给当官的看的,当官的告示也要雇个识字的人给念出来,老百姓有几个识字的?

  大柱子听人念了,回去再学给二狗子,二狗子再吹给三秃子,大概如此吧。

  不过也要看谁说,就像大家都相信名人语录一样,汉灵帝时代也有那么一个名人,虽然没有领袖职务,却也非同小可,别说是普通山野村民,就是朝堂官府、士子公卿,也都把他发布的消息作为新闻联播。

  这个新闻中心的主持人就是子金山前面提到的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名士许劭许子将。

  他这个新闻中心--好像称做人物论坛更合适些,这个论坛还真有名号,叫"月旦评",又叫"汝南月旦评"。 他因爱在每个月的初一,对当时人物品头论足,所以他的"粉丝团"就给他的论坛送了这么个字号。

  关键在于这许劭评论当代人物的权威性在那时是不容置疑的,只要有幸从他口里吐出的名字,无论结论如何,这人便立时身价倍增,子金山实在想像不出这许劭用的是啥邪术包装的自己?确实比高家庄还高!真令后辈五体投地,叹悦诚服。

  太尉桥玄一简荐书把阿瞒送到了高人许劭面前,许劭是何等人物,本来不屑理睬这位宦官的干孙子,可怎奈推荐人的分量太重,这面子是万万要给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