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75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如松笑道:“多谢大人的好意,只是我儿年底就要成婚,亲家是府城同知大人,他也邀了我儿去他府里,由他教导,我前儿已经答应下来,实在不巧,只怕要辜负大人的心意了。”

  与同知大人结亲了?知景少爷还没成亲,记得已经是二十有一,这个年纪可不小了,陈德很惊讶,也问了出来,“知景少爷还未成亲么?”

  “暂未,当初他一心要考出个功名才成家,我跟他娘拗不过他,只好随了他,幸而去年中举,我们当爹娘的就赶紧给他定了亲事。”

  儿子这个年纪成亲,确实容易令人惊讶,不过书香门第的孩子一般也不会太早成亲,这个说了大家就明白了。

  陈德也的确露出了明悟的神情,“知景少爷真是年少有为,如今也有人帮衬,大人听了也只会高兴,既然知景少爷这会脱不开身,小的就只好自己回京告知大人,之后大人应当会有书信寄来,陈老爷记得稍加注意,免得错过。”

  大人和二老爷的子嗣,都没有知景少爷这般出色,大人原想着接过去教导一番,几位少爷跟着耳濡目染会有好成效,不成想知景少爷已有好去处了。

  是的,在陈德自己眼里,也觉得在岳家独独教导自己比在陈家轮到最后教导的好,大人和二老爷的子嗣,自然是最先教导的。

  若是知景少爷没有旁人帮衬,全靠自己,自然是去京城的好,不管如何,两位大人总会抽出一些时候教导,可既然有专门教导的,那就没必要去京城跟几位少爷一起抢着自家大人的教导,总是专门教导的是最好的,自家大人想必也是这个想法。

  同知大人,为正五品官员,都是进士出身,自家大人与知景少爷的岳父也没有太大差别,至多,自家大人要比同知大人了解三年一次的考卷的一些情况,毕竟在京城为官,消息要灵通些。

  陈德知道自家大人是有心培养族人的,是以他多嘴说道:“大人在京城,有些方面还是更明白,知景少爷便是有岳家教导,小的也建议知景少爷早些到京城,大人也能抽出空指点一番。”

  这是很中肯的话,陈如松领情,脸色郑重道:“我明白,多谢你了,待小景成亲后,我会与他商议,提早到京城拜访大人。”

  “老爷客气了,小的不过是多一句嘴,您不嫌小的多嘴就好。”提议被认真应下,陈德心里也是高兴的。

  “不知府城的三老爷可有与您联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三老爷阳奉阴违,明明答应大人,会好好照拂族人与旁支,鼓励族人科举,可这些年,一个出息的也没,连一个举人也未出,大人早已察觉,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远在京城。

  “并未,早在陈家村时,两边的联系就渐渐减弱,我到府城这些日子,没有府城族人与我联系,因着不知是何态度,我也未去拜访,两边还算相安无事。”

  陈如松实话实说,当初村长儿子去府城族塾时,两边还是有些联络的,自从村长儿子回了陈家村,两边的联系日渐减少,如今听村长和三位族老说,已经不与其联系,日后有天分的孩子也由族里多加培养,不送到府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