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75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11章 谈话

  因着儿子是读书人, 夫妻俩对于这方面很是关注,虽不说多明白,大致一些还是知道的。

  二甲末尾的名次, 入朝为官, 一般也是外放到地方去,但这位族人凭借自己的努力留在京城,虽免不了陈氏一族的帮衬,可自身的付出是不可忽视的。

  不仅留在京城当官, 还一步步升到四品官, 可见一般。

  “大人精力有限,这才对府城这边有所疏忽, 还望陈老爷谅解, 收下这礼。”陈德又劝道。

  既然都这么说了,陈如松也了解了京城族人的难处, 既然对自家是怀着善意的,他也就不再推脱,小景两年后又要去京城赶考,若是两边开始来往,能得到那两位大人的些许指点也是好的。

  陈如松谢过收下那一叠银票,不料陈德又拿出一叠,“这是二老爷拖小的顺带送来的贺礼, 陈老爷也请收下。”

  “两位大人的礼实在重了些。”看来对自家还是比较重视的, 陈如松心里稍微安心, 看来京城这两位族人,日后一定会帮衬小景的。

  陈德帮自家大人谦虚道:“两边相隔甚远,大人不好送东西来,只能送些银两聊表心意, 陈老爷不怪罪就好。”

  陈如松笑着摇摇头,“怎会怪罪,高兴还来不及呢。”

  一番话下来,气氛融洽起来,陈德便接着道:“大人的意思,是知景少爷如今年纪轻轻,已有了举人功名,实不该在老家蹉跎,想邀知景少爷到京城去,大人亲自教导。”

  “这太耽误大人了。”虽知道京城的两位同支族人比自己大上一辈,可都是当官的,他不好唤族叔,也就跟着称呼为大人。

  升官了应当更忙,哪里有闲暇时候来教导儿子,只怕也是跟着京城的族塾上学,一个先生教好些个读书人,偏的也是京城那边的人。

  可岳家却是全心全意教导小景的,多了个大舅子也只是凑数,比在京城要好。

  “京城也有族塾,族塾的先生是大人特地聘请的一位老先生,大人和二老爷只要有空暇时候都会去族塾指导,陈老爷只管放心。”陈德耐心叙说,并没想过对方会不同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