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公元299年接替司马肜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yong)(司马孚的孙子,司马衷的堂叔)。

  公元300年被司马伦外派到许昌的齐王司马冏(司马攸的儿子,司马衷的堂弟)。外派原因:他是司马伦称帝的绊脚石。

  公元301年被司马伦外派到新野的新野公司马歆(司马骏的儿子,司马衷的堂叔)。

  以上五位藩王中,司马乂、司马颖、司马冏都是司马昭的孙子,司马乂和司马颖更是司马炎的儿子。这三位跟皇室血缘最近的王爷,全都是因为得罪权臣被强行赶出朝廷。而另外两位(司马颙、司马歆)跟皇室血缘较远,他们出任外州都督则属于正常任职。

  藩王心里头根本不会考虑是效忠于司马衷还是司马伦,他们普遍都有种想法——同样是藩王,凭什么司马伦就能称帝?其中,齐王司马冏对司马伦恨之入骨。

  公元301年3月,也就是司马伦称帝的翌月,在洛阳东南的许昌,齐王司马冏以无比复杂的心情盯着眼前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死人名叫王处穆。

  不久前,司马冏信誓旦旦地对王处穆说:“你在豫州煽动民变,举兵讨伐司马伦,我暗中支持,事成之后,保你封官授爵!”

  王处穆满心欢喜,他按照司马冏的计划举起反叛的旗帜,没几天便聚集了数万人。可如今,他却身首异处了。

  他是被司马冏杀死的。

  司马冏将王处穆的人头送给司马伦,以示向司马伦效忠。

  他当然不是真心的,可他必须牺牲掉自己的棋子,因为他还没有做足准备。这颗人头帮司马冏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事后,司马伦果然放松了对司马冏的戒备。

  4月,司马冏一切准备就绪,果断宣布起兵勤王,同时将讨伐司马伦和孙秀的檄文发往其他各州郡。

  说说司马冏这篇勤王檄文,内容为:“逆臣孙秀,蛊惑赵王(司马伦),请诸侯共讨伐之。”首先,他仍然称司马伦为赵王,显而易见是不承认司马伦的皇帝身份。其次,他把矛头指向了孙秀,而非司马伦,那么,他勤王到底勤的是司马衷,还是司马伦呢?怎么说都行。这也算给自己留条后路。总之,司马冏还是很贼的。

  在黄河以北,冀州邺城的藩王府邸,一个年轻人端坐在正厅中央,他手里正拿着司马冏发来的勤王檄文反复观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