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4 / 7)
司马衷就这么草率地退位了,他被尊为太上皇,被押解到金墉城中软禁,跟他一起的,还有刚当了两个月皇后的羊献容。
对于司马衷来说,无论是偌大的皇宫,还是金墉城,都没什么不同,无非是换个地方住而已。有时候,他会想起那一晚贾南风的呼救声:“陛下!你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臣妾被废吗?若我被废掉,迟早有一天,你也会让人废掉的!”
贾南风欺压了自己一辈子,讽刺的是,贾南风最后居然说对了。继而,司马衷又努力往更深一层思考。被废,还是不被废,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他几乎无法找出这两者的区别。
起兵勤王(齐王、成都王vs赵王)
赵王司马伦当上皇帝,自然希望将来由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于是,之前被册立为皇太孙的司马臧就显得尤其碍眼。没过几天,司马伦就把这个三岁的小孩处死了。
遥想当年,司马家的兄弟们精诚团结,开创了晋朝。可到了此时,司马伦却把侄孙一脚踢开,自己取而代之。他坐上了皇位,同样,他也丝毫不差继承了司马衷先前的处境。事实上,他成了又一个皇位上的吉祥物。真正的大赢家,其实是司马伦的狗头军师——幕后总导演孙秀。
司马伦登基后,孙秀官拜骠骑将军、侍中、中书监,全权掌管朝政。而掰断司马衷手指抢来玉玺的司马威则官拜中书令。
国家换了皇帝,底下人自然需要安抚。
孙秀让所有十六岁以上的太学生和二十岁以上在学的士人都当了官,各郡县二千石以上的官吏,甚至连司马伦、孙秀的奴仆杂役都全部封侯。因为一下子多出太多官员,官帽上佩戴的貂蝉(古代官员的饰物)不够用,只能拿狗尾来充数;铸造侯印的金银不足,索性不用金银,只在木板上刻姓名。时人讥讽为“狗尾续貂”“白板之侯”。
十年前,杨骏大肆封赏公卿时,石崇、何攀曾说:“您开了这样的先河,后世必当效仿,那么几代之后,天下就全都是公侯了!”
杨骏倒台后,司马亮也有模有样地学杨骏封赏群臣,傅咸说:“照您这么封赏,以后谁不盼着国家有政变?”
今天,这些话全都应验了。
接下来说说司马伦称帝后各方的反应,朝廷公卿在兵势的压迫下,一个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朝廷以外,那些藩镇重臣,尤其是藩王,则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持观望态度。当时,全国各地有几个颇具实力的藩王。他们分别是——
公元291年被外派到常山(今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长沙王司马乂(yi)(司马衷六弟)。外派原因:受胞兄司马玮事件牵连。
公元299年被贾南风外派到冀州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司马衷十六弟)。外派原因:看不惯贾谧跟司马遹说话没大没小出面制止,得罪了贾氏。
↑返回顶部↑
对于司马衷来说,无论是偌大的皇宫,还是金墉城,都没什么不同,无非是换个地方住而已。有时候,他会想起那一晚贾南风的呼救声:“陛下!你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臣妾被废吗?若我被废掉,迟早有一天,你也会让人废掉的!”
贾南风欺压了自己一辈子,讽刺的是,贾南风最后居然说对了。继而,司马衷又努力往更深一层思考。被废,还是不被废,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他几乎无法找出这两者的区别。
起兵勤王(齐王、成都王vs赵王)
赵王司马伦当上皇帝,自然希望将来由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于是,之前被册立为皇太孙的司马臧就显得尤其碍眼。没过几天,司马伦就把这个三岁的小孩处死了。
遥想当年,司马家的兄弟们精诚团结,开创了晋朝。可到了此时,司马伦却把侄孙一脚踢开,自己取而代之。他坐上了皇位,同样,他也丝毫不差继承了司马衷先前的处境。事实上,他成了又一个皇位上的吉祥物。真正的大赢家,其实是司马伦的狗头军师——幕后总导演孙秀。
司马伦登基后,孙秀官拜骠骑将军、侍中、中书监,全权掌管朝政。而掰断司马衷手指抢来玉玺的司马威则官拜中书令。
国家换了皇帝,底下人自然需要安抚。
孙秀让所有十六岁以上的太学生和二十岁以上在学的士人都当了官,各郡县二千石以上的官吏,甚至连司马伦、孙秀的奴仆杂役都全部封侯。因为一下子多出太多官员,官帽上佩戴的貂蝉(古代官员的饰物)不够用,只能拿狗尾来充数;铸造侯印的金银不足,索性不用金银,只在木板上刻姓名。时人讥讽为“狗尾续貂”“白板之侯”。
十年前,杨骏大肆封赏公卿时,石崇、何攀曾说:“您开了这样的先河,后世必当效仿,那么几代之后,天下就全都是公侯了!”
杨骏倒台后,司马亮也有模有样地学杨骏封赏群臣,傅咸说:“照您这么封赏,以后谁不盼着国家有政变?”
今天,这些话全都应验了。
接下来说说司马伦称帝后各方的反应,朝廷公卿在兵势的压迫下,一个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朝廷以外,那些藩镇重臣,尤其是藩王,则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持观望态度。当时,全国各地有几个颇具实力的藩王。他们分别是——
公元291年被外派到常山(今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长沙王司马乂(yi)(司马衷六弟)。外派原因:受胞兄司马玮事件牵连。
公元299年被贾南风外派到冀州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司马衷十六弟)。外派原因:看不惯贾谧跟司马遹说话没大没小出面制止,得罪了贾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