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6 / 7)
这年轻人长相俊秀,颜值颇高,再配上一身华服,远远看去异常光彩夺目。然而,倘若近距离观察,则会发现他那双漂亮的眼睛没什么神采,气质上也总觉得差点意思。这人正是司马炎第十六子——时年二十三岁的成都王司马颖。两年前,他因为呵斥贾谧被贾南风外调到了邺城(司马颖受封成都王,但居住在邺城,特别注明以防混淆)。
“这、大概意思嘛……我基本上明白了。不过,我、该干什么?”
不说话还好,可他一开口,磕磕巴巴又词不达意,无论谁都能看出,这人的智商比司马衷好不了太多。
“卢君,我听你的,你帮我拿个主意。”
司马颖口中的卢君名叫卢志,他官任邺城令,正是魏朝时司马家族的重要盟友——名臣卢毓的孙子。
如同前面讲到的司马玮和司马伦一样,脑子不够转就容易受身边人的蛊惑,司马颖同样对自己的心腹卢志言听计从,可司马颖却是幸运的,因为卢志与孙秀、公孙宏、岐盛截然不同,他是个颇有才智、品行又比较端正的人。
卢志当然知道司马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仍尽心尽力地辅佐司马颖,以期将来能把这个半傻子雕琢成器。他答道:“司马伦篡夺社稷不得人心。臣建议殿下举贤任能,起兵讨伐,这是个提高声望的大好机会。”
“好、好!你说得对!”
司马颖火速起兵,不仅动员了邺城所在州——冀州的兵力,更调动了临近的兖州军团。这支声势浩大的军队总计二十万众,从邺城南下,驻军在洛阳东北方约一百八十公里处的朝歌(今河南省鹤壁淇县)。
在邺城更往北,镇守常山的长沙王司马乂紧随其后,充当成都王司马颖的后援。
在黄河以南,镇守新野的新野公司马歆也起兵响应,并迅速跟附近的联军盟主——齐王司马冏会合。
大家可以注意到,从这时候开始,以上四位讨伐司马伦的藩王——司马颖、司马乂、司马冏、司马歆便以黄河为界,分出了南北两派。
也有人接到檄文后表现出首尾两端的态度。
河间王、关中都督司马颙是个墙头草。他先是打算站在司马伦一边,可没两天他听说司马冏的勤王联军声势浩大,又临时改变主意,声称支持司马冏。不过,司马颙屯兵潼关(洛阳以西),既不进也不退,持骑墙观望状。
大体上,勤王联军对洛阳形成了三面围攻之势——北线的司马颖、司马乂进军朝歌;南线的司马冏、司马歆出兵许昌;西线的司马颙则待在潼关刷存在感。
↑返回顶部↑
“这、大概意思嘛……我基本上明白了。不过,我、该干什么?”
不说话还好,可他一开口,磕磕巴巴又词不达意,无论谁都能看出,这人的智商比司马衷好不了太多。
“卢君,我听你的,你帮我拿个主意。”
司马颖口中的卢君名叫卢志,他官任邺城令,正是魏朝时司马家族的重要盟友——名臣卢毓的孙子。
如同前面讲到的司马玮和司马伦一样,脑子不够转就容易受身边人的蛊惑,司马颖同样对自己的心腹卢志言听计从,可司马颖却是幸运的,因为卢志与孙秀、公孙宏、岐盛截然不同,他是个颇有才智、品行又比较端正的人。
卢志当然知道司马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仍尽心尽力地辅佐司马颖,以期将来能把这个半傻子雕琢成器。他答道:“司马伦篡夺社稷不得人心。臣建议殿下举贤任能,起兵讨伐,这是个提高声望的大好机会。”
“好、好!你说得对!”
司马颖火速起兵,不仅动员了邺城所在州——冀州的兵力,更调动了临近的兖州军团。这支声势浩大的军队总计二十万众,从邺城南下,驻军在洛阳东北方约一百八十公里处的朝歌(今河南省鹤壁淇县)。
在邺城更往北,镇守常山的长沙王司马乂紧随其后,充当成都王司马颖的后援。
在黄河以南,镇守新野的新野公司马歆也起兵响应,并迅速跟附近的联军盟主——齐王司马冏会合。
大家可以注意到,从这时候开始,以上四位讨伐司马伦的藩王——司马颖、司马乂、司马冏、司马歆便以黄河为界,分出了南北两派。
也有人接到檄文后表现出首尾两端的态度。
河间王、关中都督司马颙是个墙头草。他先是打算站在司马伦一边,可没两天他听说司马冏的勤王联军声势浩大,又临时改变主意,声称支持司马冏。不过,司马颙屯兵潼关(洛阳以西),既不进也不退,持骑墙观望状。
大体上,勤王联军对洛阳形成了三面围攻之势——北线的司马颖、司马乂进军朝歌;南线的司马冏、司马歆出兵许昌;西线的司马颙则待在潼关刷存在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