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2 / 5)
另一位点头:“嗯,这才是真的读懂了鲁迅。”
“陶念的见解非常独到而深刻!她精准抓住了‘煤的形成’这个比喻的精髓——并非强调数量的巨大,而是强调那无声状态下残酷的‘转化’过程和最终形成的巨大潜在能量!”林知韫点评道。
陶念抬起头,正对上林知韫含着笑意的眼睛。
原来容忍黑暗的意义,是为了在遇见光的瞬间,懂得如何与之相认。
林知韫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表扬,而是立刻升华:“是的,鲁迅先生并非消极悲观。‘深的意义’在彼时彼地可能‘寥寥’,但历史证明,正是无数这样看似‘无意义’的血痕和牺牲,正是像刘和珍君这样‘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壮烈,以及记录这些壮烈的如椽巨笔,最终汇聚成了唤醒民众、照亮前路的星火!它提醒着我们:拒绝遗忘,即是抗拒历史的循环;铭记意义,方能看清前行的方向。”
“而先生自己,将绝望留给自己,将希望留给世人,永远站在弱小者的一方——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掮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陶念的回答为我们理解文章的深刻立意打开了一扇窗。那么,这种‘拒绝遗忘’的精神,在我们今天又有何现实意义?请大家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深入探讨。”
下课铃响,听课的老师们纷纷起身,像潮水般涌向讲台,将林知韫团团围住。
陶念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慢条斯理地收拾着书本,指尖轻轻抚平语文课本折起的书角,动作刻意放得极缓。
透过人群的缝隙,她看见林知韫被几位资深的老教师围着,正耐心地回答着问题。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师拍着林知韫的肩膀,嘴唇翕动着说着什么,林知韫微微欠身,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
但当她不经意间抬头,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与陶念相遇时,那副完美的职业面具瞬间松动。
林知韫的眼角微微下垂,眉宇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疲惫,却又在看清陶念的瞬间,绽放出一个真实的表情。
那目光里盛着太多东西:课后松弛下来的倦意,公开课圆满结束的释然,还有只对陶念才流露的、毫不掩饰的赞许与感激。
陶念的心脏突然漏跳一拍。
↑返回顶部↑
“陶念的见解非常独到而深刻!她精准抓住了‘煤的形成’这个比喻的精髓——并非强调数量的巨大,而是强调那无声状态下残酷的‘转化’过程和最终形成的巨大潜在能量!”林知韫点评道。
陶念抬起头,正对上林知韫含着笑意的眼睛。
原来容忍黑暗的意义,是为了在遇见光的瞬间,懂得如何与之相认。
林知韫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表扬,而是立刻升华:“是的,鲁迅先生并非消极悲观。‘深的意义’在彼时彼地可能‘寥寥’,但历史证明,正是无数这样看似‘无意义’的血痕和牺牲,正是像刘和珍君这样‘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壮烈,以及记录这些壮烈的如椽巨笔,最终汇聚成了唤醒民众、照亮前路的星火!它提醒着我们:拒绝遗忘,即是抗拒历史的循环;铭记意义,方能看清前行的方向。”
“而先生自己,将绝望留给自己,将希望留给世人,永远站在弱小者的一方——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掮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陶念的回答为我们理解文章的深刻立意打开了一扇窗。那么,这种‘拒绝遗忘’的精神,在我们今天又有何现实意义?请大家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深入探讨。”
下课铃响,听课的老师们纷纷起身,像潮水般涌向讲台,将林知韫团团围住。
陶念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慢条斯理地收拾着书本,指尖轻轻抚平语文课本折起的书角,动作刻意放得极缓。
透过人群的缝隙,她看见林知韫被几位资深的老教师围着,正耐心地回答着问题。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师拍着林知韫的肩膀,嘴唇翕动着说着什么,林知韫微微欠身,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
但当她不经意间抬头,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与陶念相遇时,那副完美的职业面具瞬间松动。
林知韫的眼角微微下垂,眉宇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疲惫,却又在看清陶念的瞬间,绽放出一个真实的表情。
那目光里盛着太多东西:课后松弛下来的倦意,公开课圆满结束的释然,还有只对陶念才流露的、毫不掩饰的赞许与感激。
陶念的心脏突然漏跳一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