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何死于兰若寺? 第7节(5 / 7)
蒲桥向着庙门上的牌匾一望,经由这少女的解释之后,果然能依稀瞧出“兰若”的字样。
蒲桥不解,开口问道:“容我有惑,敢问这位姑娘,这里既然是寺庙,佛门之地,如何又做了酒楼旅舍?庄严宝塔内笙歌鼎沸,不怕扰了神佛清净?”
那妇人听罢笑道:“客人想必不是本地人士。这兰若古刹建寺许久,早年间确实是香火鼎盛,只是后来因寺内住持处事不公,人心离散,又遭逢流年匪乱,眼瞅着香火便败了下来,待到几年前便已是彻底荒废。我家东主某日游经此地,见这寺庙偌大产业空置在此未免可惜,本意是想出资盘下,以复往日古寺荣光,但当年的僧人早已是死的死、逃的逃。我家东主多年寻访未果,无奈只能将寺庙略微整饬,改作客栈,也算是为南来北往的客人备下一歇脚之地。”
蒲桥有些惊讶:“原来阁下并不是此间客栈的主人?”
那妇人先是一愣,随后便笑得直不起腰来:“客人真是高看了,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仆役,如何当得了此间客栈主人?”她笑了一会儿之后,又向着蒲桥作了一揖:“还请这位姑娘勿怪,我家东主也曾说过:那神佛一物,本就当是在人心之中,而非在那泥塑的偶像之类,佛祖也曾有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若只是笙歌艳舞,就搅扰了神佛清净,不免有些看相了。”
蒲桥略一思索,便道:“这位娘子所言甚是有理,如此说来,确实是我迂腐了。烦请带路,无须太过费心,我只求一静处,歇一歇便可。”
那少女嫣然一笑,向着殿内高呼一声:“贵客一位——”便拉着蒲桥进入殿门。一进殿门,便是一道巨大的黑色影壁矗立在蒲桥的面前,那影壁通体漆黑,光滑如镜,只正中央用鎏金的字体刻了几行童谚,却看不出多少深意,韵脚都颇为古怪,上写:
兰若山中兰若寺
流光溢彩韵独好
报应自来皆有数
因果轮回难以逃
蒲桥心中诧异,却未开口询问。绕过影壁,影壁后是一个硕大的院落,院落中间是一方方正正的池塘,池塘边都贴着青瓷,几朵睡莲漂浮在池水之上。院落左右两边各有一排房舍,正对着影壁的那一面却是一间数丈高的大殿,只是殿门紧闭,教人看不清内里的模样。院落四角都有仆役在静候差遣,蒲桥刚一走进院子,便有几名侍女上前,来接她的行李,只是都被她一一谢绝。
那少妇领着蒲桥一路穿过院子,迈进大殿侧边的一个院门,又沿着院门后的一条回廊一直向前。天色已晚,但寺内却不显昏暗,因为不论是院落还是回廊,每五步距离,路边便安置着一架一人多高、形似小树的烛台,每架烛台中都有数十根蜡烛,烛火照耀之下,寺内简直是亮若白昼。
那妇人在前引路,蒲桥就跟在她身后四处留意。这兰若寺远比她所想的要大上许多,她们沿着回廊弯弯折折走了许久,中间各种分岔,沿途路过无数院落厅堂,每一间都修饰得非常清雅素丽。因在山中,诸多殿宇更是由远及近,层层叠叠垒在一起。能够盘下这么大的产业,想那少妇口中“东主”定是家财万贯。只奇怪的是,蒲桥一路走来,不断有欢声笑语传来,但除了路上偶遇的仆役向着她行礼外,蒲桥却再未见到任何宾客。
“怎么只听到笑声却未见人影?”蒲桥向着前面带路的那位妇人问道。
↑返回顶部↑
蒲桥不解,开口问道:“容我有惑,敢问这位姑娘,这里既然是寺庙,佛门之地,如何又做了酒楼旅舍?庄严宝塔内笙歌鼎沸,不怕扰了神佛清净?”
那妇人听罢笑道:“客人想必不是本地人士。这兰若古刹建寺许久,早年间确实是香火鼎盛,只是后来因寺内住持处事不公,人心离散,又遭逢流年匪乱,眼瞅着香火便败了下来,待到几年前便已是彻底荒废。我家东主某日游经此地,见这寺庙偌大产业空置在此未免可惜,本意是想出资盘下,以复往日古寺荣光,但当年的僧人早已是死的死、逃的逃。我家东主多年寻访未果,无奈只能将寺庙略微整饬,改作客栈,也算是为南来北往的客人备下一歇脚之地。”
蒲桥有些惊讶:“原来阁下并不是此间客栈的主人?”
那妇人先是一愣,随后便笑得直不起腰来:“客人真是高看了,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仆役,如何当得了此间客栈主人?”她笑了一会儿之后,又向着蒲桥作了一揖:“还请这位姑娘勿怪,我家东主也曾说过:那神佛一物,本就当是在人心之中,而非在那泥塑的偶像之类,佛祖也曾有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若只是笙歌艳舞,就搅扰了神佛清净,不免有些看相了。”
蒲桥略一思索,便道:“这位娘子所言甚是有理,如此说来,确实是我迂腐了。烦请带路,无须太过费心,我只求一静处,歇一歇便可。”
那少女嫣然一笑,向着殿内高呼一声:“贵客一位——”便拉着蒲桥进入殿门。一进殿门,便是一道巨大的黑色影壁矗立在蒲桥的面前,那影壁通体漆黑,光滑如镜,只正中央用鎏金的字体刻了几行童谚,却看不出多少深意,韵脚都颇为古怪,上写:
兰若山中兰若寺
流光溢彩韵独好
报应自来皆有数
因果轮回难以逃
蒲桥心中诧异,却未开口询问。绕过影壁,影壁后是一个硕大的院落,院落中间是一方方正正的池塘,池塘边都贴着青瓷,几朵睡莲漂浮在池水之上。院落左右两边各有一排房舍,正对着影壁的那一面却是一间数丈高的大殿,只是殿门紧闭,教人看不清内里的模样。院落四角都有仆役在静候差遣,蒲桥刚一走进院子,便有几名侍女上前,来接她的行李,只是都被她一一谢绝。
那少妇领着蒲桥一路穿过院子,迈进大殿侧边的一个院门,又沿着院门后的一条回廊一直向前。天色已晚,但寺内却不显昏暗,因为不论是院落还是回廊,每五步距离,路边便安置着一架一人多高、形似小树的烛台,每架烛台中都有数十根蜡烛,烛火照耀之下,寺内简直是亮若白昼。
那妇人在前引路,蒲桥就跟在她身后四处留意。这兰若寺远比她所想的要大上许多,她们沿着回廊弯弯折折走了许久,中间各种分岔,沿途路过无数院落厅堂,每一间都修饰得非常清雅素丽。因在山中,诸多殿宇更是由远及近,层层叠叠垒在一起。能够盘下这么大的产业,想那少妇口中“东主”定是家财万贯。只奇怪的是,蒲桥一路走来,不断有欢声笑语传来,但除了路上偶遇的仆役向着她行礼外,蒲桥却再未见到任何宾客。
“怎么只听到笑声却未见人影?”蒲桥向着前面带路的那位妇人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