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39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宫一号和神舟七号现在几乎处在同步研发阶段,而全相位的自主交会对接方案也已经被基本确定下来。

  因此周平建尽管事先没准备过这方面的材料,却仍然可以应对自如:

  “像这次的太空垃圾是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几乎没有特别明确的光学特征,那就只能依靠卫星导航设备和两部交会雷达,精度……”

  他沉吟片刻,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手头技术的具体情况:

  “初步估计能维持在米级以内……”

  在轨对接给航天器留出的反应和控制时间毕竟更长,地面设备也能给出时效性稍差但精度更高的测控数据,所以相比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来说,会更容易实现相同的瞄准精度。

  周平建说话的这几分钟功夫,已经有不少人回过味来,大概想明白了常浩南的意思——

  反正这个40396号空间碎片的轨道短时间内也不会变,那完全没必要追求极限效率,而是可以打一个航天器上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轨道调整之后,再把它给撞下来。

  而前者口中“米级以内”的精度判断,好像也直接印证了这个思路的可行性。

  一些航天科技集团那边的同志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是在考虑该用哪种火箭和平台来执行这样的任务。

  但周平建本人,以及一部分经验更丰富的老工程师却知道,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虽然米级别的精度足够保证让在轨航天器和目标碎片碰上,但这个过程本质上和今天早上美国人的反卫星拦截一样,必须要精确命中特定位置,才能保证二者在碰撞之后同时离开轨道坠入大气层。”

  来自京城控制工程研究所、负责规划神舟/天宫船站对接方案的谢永春副总师马上说明了具体的问题:

  “另外,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主要是靠铝框、玻璃和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组成的背板来维持,因为在太空中基本无需对抗重力,所以这个结构的强度一般不会特别高,很可能在碰撞过程中发生断裂,产生新的、更有威胁的空间碎片。”

  刚喝了口水的周平建则补充了另外一种需要考虑的情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