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39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们处理掉?”

  就连李忠毅都是满脸惊愕。

  他当然知道常浩南所说的意思:

  “但是……我们虽然也有一定的反卫星技术,但此前从未进行过测试,而且现阶段的水平也完全不支持这样的命中精度?”

  “再者说,美国人刚刚搞出这么严重的问题……”

  就在他犹豫着组织语言的时候,后者却没有让他再次开口:

  “直接上升式的反卫星技术,我们现阶段确实做不到命中这么小尺寸的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就算做到了也无法保证能解决国际空间站面临的问题。”

  “但如果我说,我准备把它给抓下来呢?”

  说到这里,他没等其他人做出反应,便看向旁边不远处坐着的周平建:

  “周总师,如果发射上去一个在轨运行的航天器,然后利用类似空间站的交会对接技术,那么应该有把握把轨道精度确定在1.5米*4.5米的尺度范围内吧?”

  第1254章 太空武器?星际渔船!

  尽管对于常浩南提出的思路本身还有很多疑惑,但周平建还是根据习惯,首先回答了自己专业范围内的问题: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也就是双向合作的航天器交会对接,比如飞船和空间站之间,那么精度实际上可以控制到几厘米甚至更高,这也是我们载人航天工程即将准备进行验证的关键技术之一。”

  “但在进入对接走廊之后的接近段和平移靠拢段依赖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和光学敏感器,尤其最后150米左右几乎完全依赖光学设备,而这需要在目标航天器上事先安装并标定测量点,这是非合作对接中无法实现的……实际在我们的方案里,如果连光学敏感器都出了问题,那就要考虑地面干预或者航天员手操对接了。”

  由于资源投入加大,以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成果爆发,在神舟五号和六号两次任务圆满完成后,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快车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