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65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高超声速项目,则正好可以解这方面的燃眉之急。

  不光是作为最终成果的高超声速武器拥有强大的威慑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也可以惠及其它类型的武器装备,乃至其它领域。

  但相比于常浩南过去进行的研究,高超声速却是一个几乎完全不同的领域。

  很难依靠现有的设计和计算理论直接生搬硬套。

  所以在任何真正的研究项目之前,他首先需要一个辅助设备。

  高超音速风洞!

  而这,可以说是常浩南最熟悉的领域了。

  没有之一!

  要知道,在重生之前,他就是jf22风洞的相关技术人员。

  虽然那时只是个并未参与到核心设计当中的普通工程师。

  但对于高超音速风洞的总体情况和技术难点,却是再熟悉不过……

  “高超声速飞行器周围出现了空气热化学反应,表现出非线性、多物理和多尺度的特点……

  当温度在2000k左右时,氧气分子弛豫时间大约是千分之一秒,而6000 k时,则大约是0.1微秒,按照飞行速度6000m/s计算,那么达到第一个弛豫时间的平衡长度为6米,,也就是说对于6 m长的飞行器,头部激波后具有不同的激波温度,飞行器周边的气体总有一定区域的气体处于非平衡状态……”

  为了表达自己的重视程度,他没有使用电脑和打印机,而是在一页纸上奋笔疾书:

  “可靠的高超声速地面试验必须满足三个关键需求,一是复现给定高超声速飞行条件下的气流总温,例如在高度30 km、马赫数为7的飞行条件下,风洞试验气体的总温应该为2700 k,此时飞行器模型驻点区的氧气已经开始解离。对于马赫数为10的飞行,气流总温超过了4500 k,氮气分子开始解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