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01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已经在小规模的有线网络当中测试了这套mrd码结合网络编码的技术。”

  常浩南轻描淡写地说道:

  “结果是在四路由的多跳网络当中,实际传输容量大概可以提高15-20倍,就是处理延迟稍微高了点,得按秒来算。”

  “不过对于卫星通讯或者天地通讯来说,因为带宽太低,所以传输延迟会取代处理延迟占据主要地位,实际表现出来的延迟……反而会降低!”

  第1012章 五倍……不够!

  既然明确了技术原理和具体的研发路线,电科五十四所的动作还是相当迅速的。

  这也得益于对方已经在地面移动通信领域耕耘多年,作为目前最重要项目的两种车辆底盘通信装备,实际上也早就进入了测试阶段。

  只是其中的卫星通信车,由于华夏自己的通信卫星数量和性能都比较抱歉,一直被限制了发挥而已。

  而在接到常浩南的项目要求之后,五十四所只用大概三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四辆样车的硬件改造,使其具备了完整的接收-解码-储存-编码-转发功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编码数据节点。

  只是为了方便测试,其中的解码和编码模块被设计为可以从物理上完全关闭,以尽量减少额外硬件对于对照组的性能影响。

  至于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的程序……

  那就更不是问题了。

  常浩南之前在有线网络中就进行过测试,把当时的程序稍作修改即可。

  相比之下,浙省大学那边的动作虽然也不慢,但他们手头并没有多余的平流层飞艇。

  无论是另造新的,还是把已经飘在天上收集气象数据的几个降下来都需要时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