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00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战斗机……

  新批次的歼10a和歼11b也会安装相同的天线,而老批次或老型号则可以通过一个吊舱来暂时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14所,需要把预警机雷达的搜索信息,结合到这套机载数据链通信系统里面?”

  郭林抬起头,试探着问道。

  “没错。”

  王晓模点点头:

  “虽然我也觉得靠地面站来进行数据中继……中间环节可能有点多,但浩南同志那边说他有办法解决多中继节点带来的高传输延迟和低传输速率的问题,让我们不用担心。”

  “另外,目前这套系统只要求做到单向,就是把预警机的信息传给战斗机接收,对于你们14所来说应该难度不大,不过未来的完整形态肯定需要双向。”

  “根据我对浩南同志的了解,建议你们打个提前量,最好能一步到位……至少也得留出双向数据链的升级空间,否则我怕再等几个月,他那边的计划就又提前了……”

  第1011章 通信中继平台

  尽管常浩南在文件当中写的是依靠“地面站”来进行通信中继,但这只是为了让上级和兄弟单位的同志更容易理解而采用的一种笼统说法而已。

  实际上,负责通信中继的节点并不需要拘泥于形式。

  毕竟,在不远的未来就要规划低轨道中继通信星座的前提下,真的花大价钱在边境和沿海地带建设成本高昂的固定通信站点,怎么看都是一种资源浪费。

  而且退一万步讲,即便不考虑这一点,固定的中继站本身在战时也是个相对脆弱的目标,很容易遭到假想敌的重点照顾。

  因此,在项目正式获得批准通过之后,常浩南实际投入研发的,主要是两种平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