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97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常浩南低头思索片刻,在脑海中过了一遍之前看过的相关知识:

  “那板框组合结构呢?我记得苏联的7.5万吨,包括苏联出口给法国的6.5万吨模锻压机,应该都是这种结构。”

  “这种机架我们也尝试过,但发现结构复杂、联接环节多、机架有效面积削弱大,而且在多体建模过程中,对于冗余约束和预应力的处理极其复杂,完全超出了我们当时的理论水平。”

  说到这里,颜永年露出了些许遗憾:

  “别说是生产制造,就连设计工作,都是开了个头,就根本走不下去了。”

  然而听到这个解释之后,常浩南反倒是眼前一亮——

  他担心的,其实是生产加工,以及材料工艺方面的困难,这些是他很难在短时间内处理的。

  “如果难点在多体动力学分析的话,这正好是我比较擅长的部分……”

  他看向不远处的颜永年:

  “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重新尝试使用板框组合结构!”

  第505章 正好,稍有研究

  这种关于技术路线选择的讨论,绝大多数今天才开始了解这个项目情况的研究人员自然不容易插嘴。

  只有常浩南原计划一起开会的几个人能够参与讨论。

  虽说几位老同志在十几年前一起在沈鸿院士的领导下工作过,但在当年那个模锻压机项目中止之后,这些人都因为各种原因分散到了大江南北几所距离颇远的不同研究机构。

  尽管多多少少还都在继续研究重型水压机,不过互相之间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学术层面的交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