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78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另一个就是常浩南之前就和贵航工业说起过的长航时查打一体无人机。

  上辈子华夏就在无人机动力方面吃过不少亏,只能选择从奥地利引进生产一种低功率的活塞发动机,耽误了不少型号的发展。

  很多生意,尤其是技术方面的生意,90年代反而比二十年后要好做得多。

  不过常浩南并没有说起这些事情。

  一来是张振华级别不够,这些涉及到航空产业规划的事情不好多提。

  二来么,常浩南觉得,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候,自己需要树个典型。

  一个“发动机在没有适配型号的情况下上马,后来获得成功”的典型。

  就像是厂所自筹资金研发飞机这件事,也是在洪都方面搞了k8教练机并大获成功之后,才逐渐被整个航空工业系统所接受。

  现在大家一说起来都知道,“型号牵引”这种模式有问题。

  但要是直接把航发产业跟飞机型号独立开来,除了作为重生者的常浩南以外,也没人知道到底行不行。

  就像刚才的张振华一样,免不了被思维惯性所影响。

  这个时候,如果430厂和西罗公司能给打个样,那么阻力势必要小上很多。

  所以,简单组织一番语言之后,常浩南缓缓开口:

  “航空动力研究是个长线课题,航发的研发周期比飞机本身更长,所以不能等到有了型号需求才想起来研发,张工,咱们过去在这上面吃过太多亏了。”

  “远的不说,就说涡扇9和涡扇10,都是飞机等发动机,中间这段时间就只好依靠进口的外国型号过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