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8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振响的话音刚落,坐在会议桌尾端的另外一位专家开口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他轻轻弹了弹手中的文件:

  “因为我是这边最后一个,所以占了些便宜,比各位同志看得时间更多一些。”

  “1994标准是借鉴了arp和air系列通用规范制订的,在评定方式上有很强的英美风格,比如使用畸变网来模拟典型畸变流场,通过对最大瞬时畸变的描述来研究畸变对稳定性的影响,建立压气机喘振或失速与最大动态畸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一套方法一方面耗资巨大而且非常繁琐,另一方面,跟我国现有的航空发动机设计体系的配合程度也不好。”

  “但我们刚刚看的这份指南思路完全不同,它采用了发动机进口综合畸变指数中的紊流度来评定压力畸变,测试方法也是采用了86年的时候,刘院士曾经提出来过的插板模拟法,不过应该是对板型进行了优化和讨论。”

  “更重要的是,在这份指南的最后部分,还提到了工程设计阶段的气动稳定性综合评估方法,我简单看了一下,绝对是有过发动机设计经验的人才能写出来的东西,指导性非常强。”

  “所以这绝不是对1994标准的修修补补,我们应该把它当做一个属于我们华夏自己的、全新的标准来对待!”

  第112章 国防科工委要听我的意见?(二合一)

  不过,也有人对于这样大范围的修改表达了一定的担忧。

  “但是……这样的话,步子会不会迈得太大了?”

  “丁主任,虽然1994标准跟我们的航空工业体系确实有不适配的地方,但毕竟也是正经通过了的国家标准,如果才过了不到两年,就完全推翻另立新的标准,会不会也有些不妥?”

  持这一派意见的人也并不少,在第一个人站出来之后,陆续又有两三个人表达了类似的顾虑。

  毕竟gjb/z64-94所参照的美国标准在技术上绝对是足够先进的。

  而另外一边,提出另立新标准的那位专家见到有人反驳,直接开口怼了回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