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本质(8 / 18)
考高中的时候,因为自己发高烧,结果以七分之差失去了读书的机会。我没有哭,也没有要求复读。我知道,我虽然只读了初中,但在村里,我也算是文化人了。
我离不开书,但要买书,得靠自己挣钱。而家里更需要我挣工分。我开始学犁田、耙田,因为这活儿工分高。我拿到了主要劳力的工分,还得顶着月亮打柴并且送到镇里做豆腐的王大爷家去,因为,当时的我只有打柴能挣到钱买书。
听说村里要招考民办教师,我跑了三个村,给读过高中的人说了几火车的好话,终于把高中的教材全部找齐。从此,我白天挣工分,晚上做习题。实在支撑不住的时候,我一桶冷水从头顶倒下。我不停地提醒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咬咬牙齿就挺过去了!
我当民办老师后,兼有了“农民、老师、学生”三重身份,生活艰苦而充实。
后来,我成了村里第一个能把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人。此时,我开始思考人生,开始回忆起我所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磨难。我弄不明白,为什么我在七岁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生活的磨难?我知道父母都没有读过书,但我还是忍不住问他们为什么?
父母回答得依旧很简单:“你小时候身体太虚,医生说你只有加强锻炼才能长大!”我终于明白,父母为了我能活下去而让我干活吃苦。他们认为干活吃苦就是锻炼。
感谢父母给我生命,感谢父母让我在锻炼中长大成人。感谢生活对我一次又一次的磨难。磨难让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磨难让我懂得了父母那深藏在心底的爱;磨难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原来,磨难是一笔难得的财富。人生在磨难过程中汇聚的财富才是自己真正拥有的财富!
心态问题
偶尔读到孙淑忠同志的写的一篇公司逸事。说的是他们公司抄表员小张的办公桌位置得天独厚,可谓“近窗桌椅先得光”,这个优势在冬季显得尤为明显。小张终日忙于外出抄表,人去椅空之后,他那充满了温暖阳光诱惑的位子成了公司里其他人争抢的宝座,众业务员轮番享受冬日里的和煦日光。久而久之,小张的椅子因负荷过重,呈摇摇欲垮之态。一天,膘肥体壮的副科长大李来到那张办公桌前,悠悠然地往椅子上一坐,只听“咔嚓”一声,大李险些坐在地上。小张的椅子坏了。大李心想,这张椅子虽然坏了,但看起来还是完好无损,为了不让它坑害别人,他写了一张醒目的大纸条贴在椅子上,上书“椅子已坏”。时隔不久,公司经理来到业务科想坐在那里了解工作,一见“椅子已坏”几个大字,心想,这一定是小张不愿意让大家霸占他的位置而摆的空城计,就不以为然地大大咧咧地往椅子上一坐,结果可想而知。以后的一段时间,每个人走到那个位置时,都抱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想法照坐不误,结果是受害者与日俱增。后来小张突发奇想,将这句话改成“椅子已修好”,于是再没有人去坐了。
初读孙淑忠同志的这篇短文,我只是微微一笑。笑过之后,我却想到了心态这个问题。所谓心态,是指对事物发展的反应和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观点。比如对待这“椅子已坏”几个大字,我们有两种观念去对待,一种是,这是人家善意的提醒,这椅子已坏不能坐了。这种心态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另一种是,人家故意贴这样的纸条,恐吓人家不去霸占,好留着自己坐。这种心态应该是负面的,消极的。常理上,应该大多人心态正常,也就是说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心态占多。可结果,却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我们看看周围的事例,老人跌倒了没人敢去扶;人被车撞了,肇事司机跑了,围观者众多,却没人敢送伤者去急救;如此等等。我们就知道,贴“椅子已坏”出现这样的结局并不是孙淑忠同志的艺术夸张。
一个人的心态,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想法。良好的心态,是和谐社会的保证。如果我们大多人的心态如孙淑忠同志所写的那样不正常了,甚至把正常和不正常完全颠倒过来了,我们又怎么能微笑地起来呢?
一纸文凭
我1983年初中毕业时正赶上首届从初中招收中专生。那时,考中专的人选都是在考上县重点高中里的中上成绩里选人进行复试的。考高中时,我在我们学校成绩排在第一,因为家在农村,家里穷,老师和我父母都要求我报考中专,说这样可以早早地端上“金饭碗”,于是,我进了中等师范学校。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个乡的完小任教。那时,农村小学大多是民办教师或者是“民转公”的公办教师,他们自称是“杂牌军”,像我这样从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当时在教师中很吃香。但在学校,我并没有认为自己了不起,总是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所以深得老师和学生欢迎,带出的学生也都很不错。
↑返回顶部↑
我离不开书,但要买书,得靠自己挣钱。而家里更需要我挣工分。我开始学犁田、耙田,因为这活儿工分高。我拿到了主要劳力的工分,还得顶着月亮打柴并且送到镇里做豆腐的王大爷家去,因为,当时的我只有打柴能挣到钱买书。
听说村里要招考民办教师,我跑了三个村,给读过高中的人说了几火车的好话,终于把高中的教材全部找齐。从此,我白天挣工分,晚上做习题。实在支撑不住的时候,我一桶冷水从头顶倒下。我不停地提醒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咬咬牙齿就挺过去了!
我当民办老师后,兼有了“农民、老师、学生”三重身份,生活艰苦而充实。
后来,我成了村里第一个能把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人。此时,我开始思考人生,开始回忆起我所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磨难。我弄不明白,为什么我在七岁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生活的磨难?我知道父母都没有读过书,但我还是忍不住问他们为什么?
父母回答得依旧很简单:“你小时候身体太虚,医生说你只有加强锻炼才能长大!”我终于明白,父母为了我能活下去而让我干活吃苦。他们认为干活吃苦就是锻炼。
感谢父母给我生命,感谢父母让我在锻炼中长大成人。感谢生活对我一次又一次的磨难。磨难让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磨难让我懂得了父母那深藏在心底的爱;磨难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原来,磨难是一笔难得的财富。人生在磨难过程中汇聚的财富才是自己真正拥有的财富!
心态问题
偶尔读到孙淑忠同志的写的一篇公司逸事。说的是他们公司抄表员小张的办公桌位置得天独厚,可谓“近窗桌椅先得光”,这个优势在冬季显得尤为明显。小张终日忙于外出抄表,人去椅空之后,他那充满了温暖阳光诱惑的位子成了公司里其他人争抢的宝座,众业务员轮番享受冬日里的和煦日光。久而久之,小张的椅子因负荷过重,呈摇摇欲垮之态。一天,膘肥体壮的副科长大李来到那张办公桌前,悠悠然地往椅子上一坐,只听“咔嚓”一声,大李险些坐在地上。小张的椅子坏了。大李心想,这张椅子虽然坏了,但看起来还是完好无损,为了不让它坑害别人,他写了一张醒目的大纸条贴在椅子上,上书“椅子已坏”。时隔不久,公司经理来到业务科想坐在那里了解工作,一见“椅子已坏”几个大字,心想,这一定是小张不愿意让大家霸占他的位置而摆的空城计,就不以为然地大大咧咧地往椅子上一坐,结果可想而知。以后的一段时间,每个人走到那个位置时,都抱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想法照坐不误,结果是受害者与日俱增。后来小张突发奇想,将这句话改成“椅子已修好”,于是再没有人去坐了。
初读孙淑忠同志的这篇短文,我只是微微一笑。笑过之后,我却想到了心态这个问题。所谓心态,是指对事物发展的反应和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观点。比如对待这“椅子已坏”几个大字,我们有两种观念去对待,一种是,这是人家善意的提醒,这椅子已坏不能坐了。这种心态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另一种是,人家故意贴这样的纸条,恐吓人家不去霸占,好留着自己坐。这种心态应该是负面的,消极的。常理上,应该大多人心态正常,也就是说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心态占多。可结果,却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我们看看周围的事例,老人跌倒了没人敢去扶;人被车撞了,肇事司机跑了,围观者众多,却没人敢送伤者去急救;如此等等。我们就知道,贴“椅子已坏”出现这样的结局并不是孙淑忠同志的艺术夸张。
一个人的心态,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想法。良好的心态,是和谐社会的保证。如果我们大多人的心态如孙淑忠同志所写的那样不正常了,甚至把正常和不正常完全颠倒过来了,我们又怎么能微笑地起来呢?
一纸文凭
我1983年初中毕业时正赶上首届从初中招收中专生。那时,考中专的人选都是在考上县重点高中里的中上成绩里选人进行复试的。考高中时,我在我们学校成绩排在第一,因为家在农村,家里穷,老师和我父母都要求我报考中专,说这样可以早早地端上“金饭碗”,于是,我进了中等师范学校。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个乡的完小任教。那时,农村小学大多是民办教师或者是“民转公”的公办教师,他们自称是“杂牌军”,像我这样从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当时在教师中很吃香。但在学校,我并没有认为自己了不起,总是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所以深得老师和学生欢迎,带出的学生也都很不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