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林总总一堆问题,问得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均无言以对。

  大理寺自是再行查探,转眼又过去十来天,竟寻出两个与这些东突厥人里应外合的武官来。据说这两个戍卫在边境的武官是某折冲府的果毅都尉,受了这些东突厥人的金银珠宝贿赂,给他们安排了过所(路引)。这些个刺客凭着过所,一路就装扮成了商队来了长安。他们将货物出售给西市胡商,得了钱财,便开始伺机而动。

  这一出“故事”终于能编圆了。便是魏王一派再如何不满,也不能无根无据地继续闹腾。魏王李泰倒是带着阎氏去了几趟宫中,面容憔悴地与圣人、长孙皇后说话,作足了强颜欢笑之状。然而,即使是如此暗示了几番,也未能激发起圣人的拳拳爱子之心。倒是太子一派又蹦跶起来,仿佛义愤填膺般声称要为魏王报仇,讨伐西突厥——谁知道这几个东突厥人是不是受西突厥支持,暗地里派来的呢?

  刺客当然干脆利落地斩首示众了,两个有通敌嫌疑的武官也判了斩首,家人流放三千里。但此事并未就此了结,满朝文武就着出兵与否这个话题,继续吵吵嚷嚷。

  作为证人、聪明人兼消息灵通者,崔渊自是将此事的诸多枝杈都了解得清清楚楚。他们几人暗地里在其中所做的事,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王玫也时不时地关注此事的进展,他便将这些事当讲故事似的,说给了她听。

  “早便说了,若是魏王受了伤,作出苦肉计还可多些胜算。如今想挣得圣人与皇后殿下的怜惜,身上一丝伤口也没有,又怎么可能生出什么效果来?”另有一句话王玫并没有说:以为脸色苍白就能装作饱受惊吓实在是太天真了。哪怕是把那面团团似的身体减小一两圈呢,也更有些说服力罢。

  “若无魏公去世之事在前,趁着圣人怒火未消,他这般拙劣的苦肉计或许能够成功。”崔渊道,“不过,此时圣人已经意不在此,不愿继续追查下去,他再如何觉得委屈,恐怕也不得不吞下去了。”

  听闻圣人最近颇为思念那些已经故去的爱臣们,正命阎立本绘开国功臣像,仿照西汉麒麟阁、东汉云台阁故事,挂到凌烟阁中。说不得,连已经渐失圣眷的陈国公侯君集也会被想起来。啧,太子一派势大,于眼下情形十分不利。是时候将那些刺客中的一人被替换了的消息传出去了。那人的伤口是他刺的,当他瞧不出其中的漏洞么?那刺客既然能被替换,说不得便是个关键人物。或者脸不能教人瞧见,或者私下拿着他们什么把柄。眼下不论此人被太子或陈国公塞到了何处,都有可能让已经急躁起来的魏王一派逮住什么蛛丝马迹。

  王玫见他正在沉思,便笑道:“明日就是进士科省试了,我和阿实送你去朱雀门罢。”

  因刺客一事的缘故,今岁的省试比往年推迟了将近半个月。眼下已经过了惊蛰,举子们倒也不必在早春的寒气中苦熬两日了。不过,省试不比得府试与县试,不能离开考场,亦不能轻易提前交卷。换而言之,崔渊若想如以前那般潇洒,怕是不行了。

  “都已经二月中旬了,也才刚刚转暖,须得给你多带些衣物才好。一件狐裘一件鹤氅,夜里还能当衾被盖着。另外还需带些吃食,以及夜里取暖的小炭炉。”她一边盘算着,一边列了个清单,吩咐丹娘、青娘立即去准备好。至于笔墨砚台之类的文具考具等物,却是早就安排妥当了。去年兄长省试时,她便帮着阿娘阿嫂一同准备了好些物品,如今也已经是驾轻就熟了,照着眼下的气候略微增减就是了。

  崔渊见她如此认真,禁不住揽住她的腰,垂眼看向她列得越来越长的清单:“我可不是寻常世家公子,山珍海味吃得,粗茶淡饭也用得。不必带那么些物什,一件狐裘,几个胡饼或肉饼便足矣。”

  “好罢,你说了算。待你回来了,我再与你做些好吃的。”王玫道。与这位贵公子相处太久,她倒一时忘了当初那个虬髯大汉了。或许就算什么也不带,他也能泰然自若地在里头待两日一夜,而后安然无恙地出来罢。毕竟,他的经历可能远比讲述给她听的那些更加丰富,也更加惊险万分。

  “你西市的茶肆筹备得如何?”

  “拖了这么些时候,已经妥当了。我也总算不必担心产茶太多却卖不出去了。之前你也忙,忘了告诉你,年前我又向阿娘借了些可靠的人手,让王四喜带着去购置了些新茶园。今年的明前新茶,说不得能从年头喝到年尾呢。那些品相差些的茶饼,我想拿来供应茶楼。到时候,里头挂的字画可不能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