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篇文章取得乔省长注意、重视当然非常重要,可也不能像上次给南书记讲课那样而得罪了另外一些人,产生了太大的负面效应。”伊海涛说。

  “负面效应?你是说别人会忌妒?”楚天舒不解。

  “眼红忌妒那只是小事,若是被人家抓住明显破绽当成攻击的武器,那就可能得不偿失了。”伊海涛明显还心有余悸。

  楚天舒当然知道,伊海涛所指的“人家”是唐逸夫等人,迎接南延平视察为伊海涛博得了一些声名,但唐逸夫却利用汇报材料一事挑拨了朱敏文与伊海涛的关系,进而又在省长乔明松那边制造了许多不利于伊海涛的传言。

  楚天舒想了想,说:“嗯,我想是不是这个意思,还必须要考虑朱书记省里领导的感受,也要考虑市里分管领导的态度,否则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失去了立足的基础。”

  “对,怪不得我家彭教授喜欢你,你是一个一点就透的好学生。”伊海涛最后点出了问题的要害。“按照市委市府分工,新农村建设是朱书记当市长时的政绩工程,农业一直由唐逸夫分管,他们会怎么想?别人又会怎么想?实际效果或后果又会如何?这些都必须要慎重考虑。”

  楚天舒连忙说:“呵呵,我还真没想到这些。领导还是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我差一点儿好心办坏事、帮了倒忙。”

  “那么到底该从哪里切入,才能既避开矛盾又收到奇效呢?”伊海涛这一发问,说明他心里有底了。

  楚天舒非常熟悉伊海涛这种学者型领导的思维方式,在不断的设问、否定中,思路越来越清晰,离最终需要的那个结论或答案也越来越近。

  果然,伊海涛提出,不要触碰那些事关全局性的选题,以免让朱敏文、省里的领导们感觉有越位、擅权、夺美之嫌,也避免竞争对手借机散布你提前篡权、迫不及待了。

  凡事都有两面性也都是双刃剑,毕竟文章是为竞争市长而做,又要取得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首肯,这就要保证既有足够的力度,又不能让另一面的刃口伤着自身。

  青原官场与中国所有官场一样,显也好、潜也罢,规则很多,水也很深,如果顾此失彼,不小心触碰了不该触碰的雷区,趟了不该乱趟的浑水与深潭,那有可能到断气了都还不明白自己因何而死。

  这就是在领导身边工作的益处。

  类似的官场规则你可以提前感知得到,日后自己为官的时候将会终身受益,尤其像楚天舒这样凭着一股子热血和机缘闯上来的年轻人,有过“像领导一样思考”的经历,看问题的高度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就能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升。

  顺着伊海涛刚才的思路进一步往下分析,这下情况就相对简单多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