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伊海涛走马上任之后不久,中央对省级领导班子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南延平和乔明松分别从西北和沿海省份调入东南省担任省委书记和省长。

  到青原担任常务副市长之后,伊海涛忙于具体事务,就此搁笔。

  叶庆平前脚离开青原,伊海涛和楚天舒后脚就开始着手研究文章方面的事情。

  祝庸之是一个学究性人物,要想得到他的指点,不能体现出一点真才实学来也是枉费心机的。

  大凡懂些写作之道的人都清楚,文章之首要,在于主题与立意。

  “这篇文字不同于以往的写过的论文,它的目标不是发表,主要是要有影响,收到奇效,而其中最关键之处是要引起乔省长的注意。这种注意,又不是一般的注意,而必须是高度关注。”伊海涛一上来就为文章的立意奠定了基调。

  按照他的这个基调,楚天舒已经做了些前期准备工作。

  他先是从网上下载了一大堆相关信息,又找了许多参考资料,多是各种各样的论文,还有一些乔明松以前和现在的讲话和报告。而后,根据叶庆平在餐桌上的点拨,初步拟定了几个题目。

  第532章 没有退路

  楚天舒拟定的题目有: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思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培训、农业规模化经营等等,都是近期国家农村工作方面的大课题,绝对可称得上走在全省前列。

  伊海涛虽说是由文章步入政坛,在官员里面也确是写作高手,可写文章也与唱歌、打拳一般,讲究个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常练常熟。自从当上常务副市长之后,客观上事情多了,工作繁忙了,主观上也因为有了谭广德、王少磊和楚天舒这样满意的“替身”,很多文稿就不再亲自动手了。

  按照平常写作讲话、材料的套路,一般是由秘书提出几个题目和大体思路,交由伊海涛斟酌确定下来,就算万事大吉了。

  可对于这篇文章的选题,伊海涛却是慎之又慎,不肯轻易认可。

  “小楚,你拟出来的几个课题好是好,但是,有一样你可能没有考虑到,而且是犯了大忌。”伊海涛连连摇头,摆出了一副在课堂上授课时老师提问的架势。

  楚天舒瞪大了眼睛,也摆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架势,等待伊海涛的下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