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24章 长远之计(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免将来假以时日,弟子也不得不回京任朝官时,这方面的人才出现断档。”

  李素对这点非常认同,立刻批示:“确是此理,阿亮,这点你和为师想到一块儿去了,为师来的路上,也隐隐约约有这个念头,只是还未通达。

  不仅要办航海的学宫,还要鼓励善于总结、使用算学的名匠给予官职头衔,增加技术官僚,把造船和营建这些科目都补上。

  这次来扬州,我就想着是不是该先再改良一次造船之法,然后在远赴扶桑。福船远航东海南海已经无碍,但出了流虬之后,面对广袤大洋,还是不太合适。

  大汉近海季风混乱,非竹篾硬帆、桅高帆少,才便于抢风。一旦进入远海,或许风向会有所变化,也该有对应的船才好。咱不可轻视海况之变化,一定要实事求是。

  当初长江以北和长江以南的东海,不也海况明显不同,北浅而有滚涂浪,不得不以沙船航行,南海水深,才可用福船。未来的远洋船和福船的差距,未必会比福船与沙船的差距小。”

  李素说着说着,不由想到了历史上后世葡萄牙恩里克王子的航海学校,那可是为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时代注入了多少优秀人才,可以说是欧洲远洋航海的摇篮了。

  他如今要防止人才断档,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当然要用。

  诸葛亮闻言眼前一亮:“恩师人在河洛,这一年不曾出巡,这点上,竟与弟子所思暗合,恩师之远见,果非凡俗可比。

  实不相瞒,去年一年,甘将军在摸清从流虬航行到筑紫岛的航路后,便不甘于这个冗长繁琐的航路,想要总结经验、找出更便捷省时的直航航线。

  然后他就跟周将军一起,趁着往返为筑紫移民和军屯运送垦荒营建的器械、物资时,先后摸索了四趟往返。发现福船在驶出流虬岛链后,要直达漫长的扶桑东岸其他各处时,确实不太适合利用远海的大风。

  回来后,弟子也在东海郡琢磨过如何改良,还借用了几个恩师从罗马、安息带回的造船名匠、互相切磋,取长补短。

  不过东海朐县的船厂只能造沙船,一些设想难以实现,后来就拿到会稽这边的句章船厂来实地建造了。最多几个月,新船就可以下海,明日恩师去船厂视察,也能亲自点拨一下。”

  李素颇感欣慰,原来他宅家休假的这段时间,诸葛亮已经帮他做了那么多事情了。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