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25 / 28)
对于国土面积不大、政局相对稳定的欧洲诸国,战斗机的本土需求量相对总是有限的。因此,“台风”与“阵风”都在积极地开拓海外市场,先后出口到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奥地利、科威特等国。然而,这两种缺乏隐身性能的三代半战机普遍价格昂贵,单价均在1亿美元以上,虽然在非隐身战机中属于佼佼者,但市场前景仍然飘忽不定,因为四代战机就要闪亮登场了。
利比亚空袭先锋
2011年初,利比亚一片混乱,对该国实施长达42年独裁统治的卡扎菲遭遇了反对派势力的强烈抵抗,大战一触即发。联合国安理会于3月决议通过了对利比亚实施军事行动,几乎全世界人都在等待着美国飞机与导弹的打击。出乎意料的是,为此次地区冲突打头阵的居然是一向浪漫、随性而低调的法国。3月19日下午,巴黎时间17时45分左右,20余架法国战斗机攻击了卡扎菲部队,其中包括法国最先进的战机“阵风”。
此次任务期间,“阵风”携带4枚“云母”导弹、3枚aasm精确制导炸弹、泰雷兹达摩克利兹目标标定吊舱及2个副油箱,经过空中加油,飞行6小时直达利比亚。抵达后,该机无需电子战飞机的支援,仅依靠自身携带的电子战系统就成功压制了利比亚政府军的防空体系,对其实施了有效打击。法国的“阵风”宛如一阵飓风,成为利比亚政府军的灾难,其干净利落的攻击行动令全世界为之惊叹。“阵风”战斗机也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瑞典人的创新精神
当人们赞扬jas-39的优异性能时,也不禁感慨瑞典这一中立小国在军事上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精神。
瑞典的财力、国力、人力无法与美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不能与英法德等国相提并论,所遇到的实质军事威胁相对有限,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典都宣布中立,也没有遭受占领或军事洗礼,然而瑞典却能为后三代战斗机时代拉开序幕,这并不是一个偶然成绩。瑞典本就是工业发达之国,是按人口比例计算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沃尔沃和爱立信都是源于瑞典的知名企业。从二战以后,瑞典已经研制了诸多性能先进、设计精妙的武器系统,令人拍案称奇。
萨伯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saab-37“雷”式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率先采用了鸭式布局,不仅成就了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战斗机之一,其兼顾高速、低速性能,被后来诸多战机所模仿。1997年,瑞典研发的s-100b“百眼巨人”预警机服役,以高性价比赢得了海外市场,打破了美俄对预警机的垄断。由阿尔维斯赫格隆公司生产的履带式装甲全地形车bv206s采用了独特的双车箱铰接结构,可在各种恶劣天气条件下穿过冰雪、沙漠、沼泽、丛林等极端地形,如今产量已经过万,在40余个国家使用。在海军方面,1995年2月下水的“哥特兰”级常规潜艇开创了不依赖空气动力系统(aip)的先河,成为战后常规动力潜艇技术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性进展;2000年下水的轻型护卫舰“维斯比”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的隐形战舰,领先了美军5~7年。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赫格隆”铰链式全地形车也在瑞典问世。
可以想象吗?实现这一系列奇迹的瑞典面积仅有45万平方千米,比四川省还要小,而人口只有956万,不到北京市常住人口的一半。
1.20 f-22“猛禽”:开启四代战机之门
虽然f-15、f-16搭档已经独领风骚,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已经开始酝酿研制新型战机,用来取代f-15,并全面战胜苏联的苏-27,称为“先进技术战斗机”计划。全面突破近乎完美的f-15并非易事,美军1985年才发布招标书。1991年4月,洛克希德公司战胜了麦道公司、波音公司等航空巨头取得了竞标胜利。f-22于1997年9月首次试飞,2005年开始服役,距离最初计划花费了近20年时间。
纵览四代战机
人们将二战后的喷气式飞机根据其性能特征划分成几代。一代战机是首批采用喷气式发动机的战机,出现于1944~1953年,如米格-15、f-86等,最大飞行速度为0.9~1.3马赫(1倍音速左右),配有航炮、火箭弹、第一代空对空导弹,光学瞄准工具和电子设备较为原始简陋。二代战机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如米格-21、f-4、“幻影”3等,主要强调高空高速性能,最高速度超过2马赫,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都有了较大改进,装有航炮、第二代空对空导弹、更为先进的雷达、具有一定拦射能力的火控系统。三代战机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如f-15、f-16、米格-29、苏-27等,这些机型在速度上没有更进一步增加,但中低空性能大幅提升,武器装备、电子设备、雷达火控系统、机身材料、外形设计等诸方面都有了重要改进。
如今,吸引人们眼球的是更为先进的四代战机,如俄罗斯的t-50、美国的f-22和f-35、中国的歼-20等。除了继承传统战斗机的精华以外,这些战机强调四个突出性能,即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高机动性与敏捷性和超级航空电子系统,也被称为“4s”标准。此时的战机已经不再是二战时期的“古董”形象,俨然成为了最为华丽炫目而神秘的高科技武器装备。
飞机隐身的奥妙
↑返回顶部↑
利比亚空袭先锋
2011年初,利比亚一片混乱,对该国实施长达42年独裁统治的卡扎菲遭遇了反对派势力的强烈抵抗,大战一触即发。联合国安理会于3月决议通过了对利比亚实施军事行动,几乎全世界人都在等待着美国飞机与导弹的打击。出乎意料的是,为此次地区冲突打头阵的居然是一向浪漫、随性而低调的法国。3月19日下午,巴黎时间17时45分左右,20余架法国战斗机攻击了卡扎菲部队,其中包括法国最先进的战机“阵风”。
此次任务期间,“阵风”携带4枚“云母”导弹、3枚aasm精确制导炸弹、泰雷兹达摩克利兹目标标定吊舱及2个副油箱,经过空中加油,飞行6小时直达利比亚。抵达后,该机无需电子战飞机的支援,仅依靠自身携带的电子战系统就成功压制了利比亚政府军的防空体系,对其实施了有效打击。法国的“阵风”宛如一阵飓风,成为利比亚政府军的灾难,其干净利落的攻击行动令全世界为之惊叹。“阵风”战斗机也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瑞典人的创新精神
当人们赞扬jas-39的优异性能时,也不禁感慨瑞典这一中立小国在军事上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精神。
瑞典的财力、国力、人力无法与美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不能与英法德等国相提并论,所遇到的实质军事威胁相对有限,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典都宣布中立,也没有遭受占领或军事洗礼,然而瑞典却能为后三代战斗机时代拉开序幕,这并不是一个偶然成绩。瑞典本就是工业发达之国,是按人口比例计算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沃尔沃和爱立信都是源于瑞典的知名企业。从二战以后,瑞典已经研制了诸多性能先进、设计精妙的武器系统,令人拍案称奇。
萨伯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saab-37“雷”式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率先采用了鸭式布局,不仅成就了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战斗机之一,其兼顾高速、低速性能,被后来诸多战机所模仿。1997年,瑞典研发的s-100b“百眼巨人”预警机服役,以高性价比赢得了海外市场,打破了美俄对预警机的垄断。由阿尔维斯赫格隆公司生产的履带式装甲全地形车bv206s采用了独特的双车箱铰接结构,可在各种恶劣天气条件下穿过冰雪、沙漠、沼泽、丛林等极端地形,如今产量已经过万,在40余个国家使用。在海军方面,1995年2月下水的“哥特兰”级常规潜艇开创了不依赖空气动力系统(aip)的先河,成为战后常规动力潜艇技术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性进展;2000年下水的轻型护卫舰“维斯比”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的隐形战舰,领先了美军5~7年。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赫格隆”铰链式全地形车也在瑞典问世。
可以想象吗?实现这一系列奇迹的瑞典面积仅有45万平方千米,比四川省还要小,而人口只有956万,不到北京市常住人口的一半。
1.20 f-22“猛禽”:开启四代战机之门
虽然f-15、f-16搭档已经独领风骚,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已经开始酝酿研制新型战机,用来取代f-15,并全面战胜苏联的苏-27,称为“先进技术战斗机”计划。全面突破近乎完美的f-15并非易事,美军1985年才发布招标书。1991年4月,洛克希德公司战胜了麦道公司、波音公司等航空巨头取得了竞标胜利。f-22于1997年9月首次试飞,2005年开始服役,距离最初计划花费了近20年时间。
纵览四代战机
人们将二战后的喷气式飞机根据其性能特征划分成几代。一代战机是首批采用喷气式发动机的战机,出现于1944~1953年,如米格-15、f-86等,最大飞行速度为0.9~1.3马赫(1倍音速左右),配有航炮、火箭弹、第一代空对空导弹,光学瞄准工具和电子设备较为原始简陋。二代战机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如米格-21、f-4、“幻影”3等,主要强调高空高速性能,最高速度超过2马赫,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都有了较大改进,装有航炮、第二代空对空导弹、更为先进的雷达、具有一定拦射能力的火控系统。三代战机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如f-15、f-16、米格-29、苏-27等,这些机型在速度上没有更进一步增加,但中低空性能大幅提升,武器装备、电子设备、雷达火控系统、机身材料、外形设计等诸方面都有了重要改进。
如今,吸引人们眼球的是更为先进的四代战机,如俄罗斯的t-50、美国的f-22和f-35、中国的歼-20等。除了继承传统战斗机的精华以外,这些战机强调四个突出性能,即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高机动性与敏捷性和超级航空电子系统,也被称为“4s”标准。此时的战机已经不再是二战时期的“古董”形象,俨然成为了最为华丽炫目而神秘的高科技武器装备。
飞机隐身的奥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