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辽、夏使入京(4 / 5)
话说到这里,这两个使节显然有逼迫之意。
将国书放到一边,徽宗赵佶对那夏国使者笑道:“之前统安一伇,我大宋丧师甚众,然而之是震武、盖朱危数伇,则是俘杀你夏国军卒甚众,更将你夏国晋王察哥打的不敢出战,今看你夏国国主的国书,莫非我大宋在西北的战绩都是谎报的不成?”
那夏国使者闻言面带赧色,显然明白大宋在数场战伇里大获全胜,然夏国国主的国书名义上是为求和,实际上并无多少退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大宋的索取,大宋皇帝施以挖苦之言也在情理之中。
“大宋皇帝陛下!”那契丹使者施了一礼,说道:“宋夏两国距离上次交战承平不过数载再出边衅,然却是大宋首先开启战端侵入夏境,我大辽皇帝陛下认为此举是为大宋国之不当,请大宋皇帝陛下以两国交好盟约为念,罢兵休战,各自归还战俘,共享太平。”
王黼洞察徽宗赵佶颜色,出班与那辽国使节说道:“夏是为我大宋藩属之国,双方即是为父子之国,大宋出兵夏国,有如父教子一般,况父教子乃天经地义,大辽皇帝陛下似乎有多此一举之说!”
“王大人此言有理!”
……
在王黼话音落下后,立时有不少大臣附和道。
蔡京致仕,朝中虽没有正相,但王黼此时己官居少宰,己有副相之实,此时不出面与徽宗解围,更待何时。
被问的哑口无言,那辽国使臣心中不免生怒,言道:“我大辽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尚且无有边衅,而大宋屡次兴兵伐夏,此乃兴不义之兵,大宋如此穷兵黩武,岂不怕天怒人怨?”
辽国使节这般说话,便有威胁意味了,潜台词便是辽夏联兵,对大宋施压的意思。
身为副相,但到了这种时候也不是王黼能开口做主。
就在这时,殿中忽有人道:“我朝一代大家苏子瞻于仁宗朝时曾言,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然我大宋番属之臣李元昊兴兵谋反,更是自立为帝,侵我大宋河山,戮我大宋边民,实为大逆不道之贰臣,我天朝发兵伐之又有何不妥?”
一番话说的有理有节几乎是无懈可周,立时将殿中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更引得许多朝臣称赞连连。
说话之人正是乐天,此刻乐天也在盯着殿上的契丹、西夏使节冷笑连连。
↑返回顶部↑
将国书放到一边,徽宗赵佶对那夏国使者笑道:“之前统安一伇,我大宋丧师甚众,然而之是震武、盖朱危数伇,则是俘杀你夏国军卒甚众,更将你夏国晋王察哥打的不敢出战,今看你夏国国主的国书,莫非我大宋在西北的战绩都是谎报的不成?”
那夏国使者闻言面带赧色,显然明白大宋在数场战伇里大获全胜,然夏国国主的国书名义上是为求和,实际上并无多少退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大宋的索取,大宋皇帝施以挖苦之言也在情理之中。
“大宋皇帝陛下!”那契丹使者施了一礼,说道:“宋夏两国距离上次交战承平不过数载再出边衅,然却是大宋首先开启战端侵入夏境,我大辽皇帝陛下认为此举是为大宋国之不当,请大宋皇帝陛下以两国交好盟约为念,罢兵休战,各自归还战俘,共享太平。”
王黼洞察徽宗赵佶颜色,出班与那辽国使节说道:“夏是为我大宋藩属之国,双方即是为父子之国,大宋出兵夏国,有如父教子一般,况父教子乃天经地义,大辽皇帝陛下似乎有多此一举之说!”
“王大人此言有理!”
……
在王黼话音落下后,立时有不少大臣附和道。
蔡京致仕,朝中虽没有正相,但王黼此时己官居少宰,己有副相之实,此时不出面与徽宗解围,更待何时。
被问的哑口无言,那辽国使臣心中不免生怒,言道:“我大辽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尚且无有边衅,而大宋屡次兴兵伐夏,此乃兴不义之兵,大宋如此穷兵黩武,岂不怕天怒人怨?”
辽国使节这般说话,便有威胁意味了,潜台词便是辽夏联兵,对大宋施压的意思。
身为副相,但到了这种时候也不是王黼能开口做主。
就在这时,殿中忽有人道:“我朝一代大家苏子瞻于仁宗朝时曾言,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然我大宋番属之臣李元昊兴兵谋反,更是自立为帝,侵我大宋河山,戮我大宋边民,实为大逆不道之贰臣,我天朝发兵伐之又有何不妥?”
一番话说的有理有节几乎是无懈可周,立时将殿中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更引得许多朝臣称赞连连。
说话之人正是乐天,此刻乐天也在盯着殿上的契丹、西夏使节冷笑连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