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辽、夏使入京(3 / 5)
不多时,两个契丹使节与两个夏人使节被带上了紫宸殿,只见这四个使节俱是左衽异族服饰,头顶不是留着梳子背便是小孩百岁头般的发形,与大宋朝臣相比,倒是显的可笑许多。
“契丹使者,见过大宋皇帝陛下!”
“夏国使者,见过大宋皇帝陛下!”
契丹使与与西夏使节,俱都是施得本族的礼节,以右手拂胸,遥遥祝的向徽宗赵佶施了一礼,随后才是撩起前襟硊拜。
订下澶渊之盟百年,虽说宋辽时有龌龊却也算是百年好合,而且在这等大礼仪后自然是要硊拜施礼的。至于西夏,在名义上还是大宋的从属国,自然也要大礼参拜。
示意两国使者平身,赵佶才开口差距道:“可有国书!”
那契丹使节忙将国书奉上:“这是我大辽国皇帝陛下托臣转交与大宋国皇帝陛下的国书!”
随后,夏国使者也将国书奉上,跟着说道:“这是我夏国国主托臣转交与大宋国皇帝陛下的国书!”
小黄门上前将国书接过,随即呈到徽宗赵佶手中。
徽宗赵佶翻开国书,将两份国书看了一遍,上面一大串文绉绉的话语,前面基本都是废话连篇走形势的场面词,至于后面,无非就是辽国听闻宋夏两国发生战事,在其中斡旋以化解两国兵戈,使两国百姓不再生灵涂炭。
至于夏国的国书更是简单,愿意为从属之国,希望两国止戈,开放边市,赐以岁币,并且归还被俘兵士等云云。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西夏的皇帝大约都是关起门来做皇帝,在国内自称皇帝,但放在与宋、辽两国邦交时,都是以国主自居,以彰显与这两国在国格上的不同。
国书上的这些东西,月余前徽宗赵佶心中便己知晓,只是看到这份国书,面色依旧阴沉下来。
那辽国使者似乎没有看到徽宗己经变的阴沉的面色,遥遥施礼道:“大宋皇帝陛下,我大辽皇帝陛下听闻大宋与夏又生边事,愿从中斡旋,不知大宋皇帝陛下意下如何?”
“我大夏国主愿奉大宋为宗主国,请大宋皇帝陛下开放边事,赐以岁赐,归还我大夏战俘,两国以修万世之好!”那夏国使者也是跟着说道。
↑返回顶部↑
“契丹使者,见过大宋皇帝陛下!”
“夏国使者,见过大宋皇帝陛下!”
契丹使与与西夏使节,俱都是施得本族的礼节,以右手拂胸,遥遥祝的向徽宗赵佶施了一礼,随后才是撩起前襟硊拜。
订下澶渊之盟百年,虽说宋辽时有龌龊却也算是百年好合,而且在这等大礼仪后自然是要硊拜施礼的。至于西夏,在名义上还是大宋的从属国,自然也要大礼参拜。
示意两国使者平身,赵佶才开口差距道:“可有国书!”
那契丹使节忙将国书奉上:“这是我大辽国皇帝陛下托臣转交与大宋国皇帝陛下的国书!”
随后,夏国使者也将国书奉上,跟着说道:“这是我夏国国主托臣转交与大宋国皇帝陛下的国书!”
小黄门上前将国书接过,随即呈到徽宗赵佶手中。
徽宗赵佶翻开国书,将两份国书看了一遍,上面一大串文绉绉的话语,前面基本都是废话连篇走形势的场面词,至于后面,无非就是辽国听闻宋夏两国发生战事,在其中斡旋以化解两国兵戈,使两国百姓不再生灵涂炭。
至于夏国的国书更是简单,愿意为从属之国,希望两国止戈,开放边市,赐以岁币,并且归还被俘兵士等云云。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西夏的皇帝大约都是关起门来做皇帝,在国内自称皇帝,但放在与宋、辽两国邦交时,都是以国主自居,以彰显与这两国在国格上的不同。
国书上的这些东西,月余前徽宗赵佶心中便己知晓,只是看到这份国书,面色依旧阴沉下来。
那辽国使者似乎没有看到徽宗己经变的阴沉的面色,遥遥施礼道:“大宋皇帝陛下,我大辽皇帝陛下听闻大宋与夏又生边事,愿从中斡旋,不知大宋皇帝陛下意下如何?”
“我大夏国主愿奉大宋为宗主国,请大宋皇帝陛下开放边事,赐以岁赐,归还我大夏战俘,两国以修万世之好!”那夏国使者也是跟着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