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注释(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31]盐铁转运使:转运使,隋唐时,在州、县一级的行政单位上增设“道”。转运使一般是掌握多个州、道的漕运的官员。盐铁使,唐肃宗以后,由于筹集战争经费的需要,对盐进行专卖、课税、定价的使职。有时,盐铁使与转运使合为一职,由一人担任。(《唐会要》卷八十七)

  [32]盐铁转运使扬子巡院留后:唐肃宗时期,任命刘晏改革盐铁税收。刘晏在漕运沿线的交通枢纽设置十三处巡院,分别是:扬州、陈许、汴州、庐寿、白沙、淮西、甬桥、浙西、宋州、泗州、岭南、兖郓、郑滑。有知院官常驻,监督、维护漕运,防止走私食盐,同时负责对食盐收税。(《新唐书·食货四》)

  [33]进奏院:安史之乱后,藩镇势力不断增强,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左右,将原先各道在长安设置的邸务(进京朝见时的落脚处)改成进奏院,管理邸务的“留后使”改名进奏院官。进奏院官负责向地方发出“进奏院状报”,通报宫廷、朝政和中央的情况,公开或者秘密地收集情报,做地方进贡中央的中转站。进奏院一般设置在靠近大明宫的坊内,尤其以平康坊和崇仁坊最多。(刘艳杰《唐代进奏院小考》)

  [34]太子右庶子:太子属官,隶属东宫右春坊(又叫典书坊)。一般设置为右庶子二人,正四品下。侍从太子,协助处理公务,献言献策,又叫“右中护”。(《新唐书·百官四》)

  [35]京兆府判司:“判司”是节度使、州刺史的僚属,掌管判案等司法工作。京兆府与河南府在唐代地位高于其他州县,京兆府判司的地位也高于一般州郡的判司,虽然是州官,但重要程度可以与一些清要的京官相提并论。因此,白居易得到“京兆府户曹参军”(另一种判司的称呼)时专门写诗说亲友“贺客满我门”。但白居易就任“京兆府户曹参军”也并不真正管理判司分内的工作,升迁京兆府户曹参军只是为了让他在继续为皇帝“知制诰”草拟诏书时能有一个可以领薪俸的官职。(赖瑞和《唐代基层文官》)

  [36]书判拔萃:科举制度之下选拔人才的考试有许多种类,最常见的是一年一考的进士科和明经科。考中进士或明经科之后,并不能立刻做官,需要到吏部再考“关试”,成为吏部的“选人”。由于官员的名额有限,选人总比官位空缺要多,因此,成为选人之后一般要“守选”几年——等待空出的缺。守选期满,可以参加吏部在冬季统一进行的铨选。参加吏部冬季铨选的,除去从未做官的选人,还有更多的是官任期满等待再次授官的前任官员。如果不想经过漫长的守选,也有其他考中就能做官的考试:由天子召集、亲自监考选拔的“制科”,由吏部召集为选拔专门人才而设的“科目选”。

  [37]赞善大夫:太子属官。太子府一般设有左、右赞善大夫各五人。(《唐六典》卷二十六)

  [38]主客郎中:礼部尚书领导下掌管周边国家朝贡往来等外交事宜的官员。从五品上。(《唐六典》卷四)

  [39]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令。唐代以九品职官等级定薪俸,但是“知制诰”并不是九品职官系统里的官职,所以没有专属于“知制诰”的官职和薪酬。“知制诰”常加缀在本官官名后,相当于拿着本官职的工资做替皇帝起草诏令的工作,比如白居易以主客郎中知制诰,就是白居易拿着从五品上主客郎中的工资待遇,实际上并不管理朝贡往来等事物,而专职为皇帝起草诏令。这种非正式的借调方式在唐代中后期十分普遍,又叫“使职”。

  [40]朝散大夫:文散官,从五品下。(《唐六典》卷二)唐代文散官有二十八阶(一说二十九,或三十阶),开府仪同三司为第一阶,将仕郎为最末一阶。朝散大夫在文散官等级中排第十三阶。文散官没有具体的职事内容,多用来划分身份级别,类似现在的“职称”。

  [41]中书舍人:中书省内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的职位。官居中书令、中书侍郎之下,常设六人。正五品上。(《唐六典》卷九)

  [42]太子少傅:太子属官。太子府一般设有“太子三师”,即从一品高官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和“太子三少”,即从二品高官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唐六典》卷二十六)“太子三师”和“太子三少”这样的高官,只授予极少数对皇室有重大贡献的高官,或者授予失去实权的功臣武将做荣誉职位。

  [43]观察使:唐代的御史台独立于行政机关,负责监察。唐中宗后,御史台分左右御史,左御史监察朝廷中央政府,右御史监察州县地方政府,此即所谓“分巡”“分察”。监察中央的谓之“分察”,监察地方的谓之“分巡”。“分巡”分全国为十道,派去监察之御史,称为监察使,最后称为观察使,意即观察地方行政。观察使虽然名义上是中央官,派到各地区活动巡视观察,实际上常驻停留地方,成为地方更高一级之长官。(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桂管观察使下辖广西境内桂州(今广西桂林),梧州,贺州,柳州等地。陕虢观察使下辖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虢州(今河南灵宝)等地。

  [44]宣谕使:一种使职,并非正式职官系统中的官职,负责从中央到各地传递中央的决定,考察军政状况。诗僧皎然有一首《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其中提到宣谕使的工作内容。

  [45]司勋员外郎:司勋,管理选举、勋封、考察官员政绩的尚书省吏部下属四司之一。人员设置有司勋郎中一人,从五品上;下属司勋员外郎两人,从六品上。(《唐六典》卷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