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朱元璋欲渡江人帮天助 占采(4 / 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元璋想开辟新的根据地,解决粮草问题。于是,和李善长商量。

  善长说道:“对岸当涂乃太平路治所。境内多为平原,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是产粮之地。其南60里是太平芜湖县(今安徽芜湖市),自古就有‘江东名邑’之美称。产粮、产油、产棉花,是个丰硕的大仓廪。若能过江占领太平、控御芜湖,我们则不用愁矣!”

  “只是无大船,如何过江耶?只好劳驾尔打造几十条船了。”朱元璋无奈地说道。他估计,打造几十艘大船,最快也要四、五个月。

  过了几日,喜讯从天而降。巢湖起义军派出将领俞通海带着书信前来求援,请求朱元璋发兵帮助他们讨伐庐州青军左君弼。

  巢湖是一个淡水湖,位于安徽中部,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其东头的巢县(今安徽巢湖市)属河南江北行省庐州路(今合肥市)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管辖。

  1351年,江淮兵乱,巢县人廖永安和弟弟廖永忠聚兵在巢湖泻河口建立巢湖水寨,保卫乡里,对抗元军和土匪。后来盘踞庐州的左君弼时常讨伐廖永安,使得他的处境十分窘迫。

  早在1338年(元至元4年),看见到处民不聊生,出家人彭莹玉(外号彭和尚、彭祖)化慈悲为仇恨,率先全国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市)聚众起义。

  失败后四处秘密宣传白莲教。此人的得意门徒均以“普”字辈改名。

  1352年,彭莹玉的门徒赵普胜聚众起义,占据了含山县。听说徐寿辉起义后建立了“天完国”,心想:背靠大树好乘凉,将来也许可以飞黄腾达。于是带领部队西行到鄂东蕲水县,投奔了徐寿辉。

  彭莹玉还有一个门徒,叫李普胜。也在1352年聚众起义,占领了无为州。随后也投奔了“天完国”。

  赵普胜奉命率大军攻占江州后不久,徐帝命令赵李两人联合沿江攻城略地。于是,他们乘坐兵船沿长江顺流而下,由西向东,联手攻占了沿途的江城——安庆路城(今安徽安庆市)、池州路城(今安徽池州市)、铜陵县(今安徽铜陵市)、太平路城(今安徽当涂县)。可是,两人未能建立牢固的根据地。

  后来朝廷派遣大军围剿“天完国”及其所有的部队,徐寿辉指挥失利,致使国都陷落。各部自寻退路。

  赵普胜战败后退到巢湖泻河(裕溪河)流域,在黄墩建立彭祖家水寨,与巢湖水寨互为犄角。落魄的赵普胜与单打独斗的廖永安惺惺相惜,于是联合起来。

  联合水军共有大小船只数百艘,兵马一万余人。因赵普胜善使双刀,被称为“巢湖水雄双刀赵”。廖永安擅用鱼叉,被称为“巢湖水杰三叉廖”。

  廖永安两兄弟和赵普胜、李普胜与庐州的左君弼都有宿仇,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但是巢湖水军常吃败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