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手可得(3 / 4)
她缓缓起身,步下玉阶,与那列手捧传国玺印的宫人默然擦肩。
殿外斜阳漫洒,如血般浸染宫阶,将她的身影在青石地上拖得颀长。她踱至宫门处,仰首望向那片被朱墙框住的四方天空。
这与那方玉玺的形状何其相似。
即将得到玉玺,这象征着权力的印章,她却因这一路的艰辛而心生悲凉,当伸手抚上朱红宫门,门上还残留着早春的余温,却更衬得她指尖冰冷。
远处教坊司的旧乐隐隐传来,与往昔并无二致。在这似曾相识的曲调中,她仿佛看见了自己繁华又凄凉的一生。近十年的挣扎、辛酸、隐忍与等待,为了情义与大局,她付出了太多。
只是不知,章慈太后究竟要试探到何时,才肯真正将权柄交到她手中。观今日情形,甄晓晴似是按捺不住了,加之宫外流言愈演愈烈,难以遏制,故而频频试探。
至少在兰泽看来,这般私下进行的玉玺交接,既不召集朝臣见证,亦不昭告天下,只是派遣几名女官悄然将玉玺送入深宫,实如儿戏一般,更像是一场处心积虑的试探。
这不仅仅是玉玺的交接,更是天命与治权的公开传承。每步都需合乎礼法,每个环节都应由史官载入青史。唯有经过天下皆知的盛大仪典,方能名正言顺地完成交接。
而如今,仅派几名女官无声无息地将玉玺送入深宫,这算什么呢?
“你们且去母后处复命吧,不必在此侍奉。”
女官们依言退下,唯有全常仍随侍在侧。主仆二人默默行走在宫苑之中。行至中途,全常忽然说道:“奴才曾见过陛下幼时的模样……那时陛下在御花园嬉戏,身旁还站着甄大人。”
为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全常详细地说出了二人当时所穿衣裳的款式。
“你那时就在母后宫中当差?”
“奴才哪有那般福气,”全常躬身答道,“那时不过是个末等小太监,连娘娘的宫门都难以靠近呢。”
“嗯……十几年过去了啊。”
↑返回顶部↑
殿外斜阳漫洒,如血般浸染宫阶,将她的身影在青石地上拖得颀长。她踱至宫门处,仰首望向那片被朱墙框住的四方天空。
这与那方玉玺的形状何其相似。
即将得到玉玺,这象征着权力的印章,她却因这一路的艰辛而心生悲凉,当伸手抚上朱红宫门,门上还残留着早春的余温,却更衬得她指尖冰冷。
远处教坊司的旧乐隐隐传来,与往昔并无二致。在这似曾相识的曲调中,她仿佛看见了自己繁华又凄凉的一生。近十年的挣扎、辛酸、隐忍与等待,为了情义与大局,她付出了太多。
只是不知,章慈太后究竟要试探到何时,才肯真正将权柄交到她手中。观今日情形,甄晓晴似是按捺不住了,加之宫外流言愈演愈烈,难以遏制,故而频频试探。
至少在兰泽看来,这般私下进行的玉玺交接,既不召集朝臣见证,亦不昭告天下,只是派遣几名女官悄然将玉玺送入深宫,实如儿戏一般,更像是一场处心积虑的试探。
这不仅仅是玉玺的交接,更是天命与治权的公开传承。每步都需合乎礼法,每个环节都应由史官载入青史。唯有经过天下皆知的盛大仪典,方能名正言顺地完成交接。
而如今,仅派几名女官无声无息地将玉玺送入深宫,这算什么呢?
“你们且去母后处复命吧,不必在此侍奉。”
女官们依言退下,唯有全常仍随侍在侧。主仆二人默默行走在宫苑之中。行至中途,全常忽然说道:“奴才曾见过陛下幼时的模样……那时陛下在御花园嬉戏,身旁还站着甄大人。”
为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全常详细地说出了二人当时所穿衣裳的款式。
“你那时就在母后宫中当差?”
“奴才哪有那般福气,”全常躬身答道,“那时不过是个末等小太监,连娘娘的宫门都难以靠近呢。”
“嗯……十几年过去了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