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136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杜中宵不似个刻薄的人,孙然犹豫再三,咬牙道:“不瞒官人,小的做这买卖,哪里有把铜器都藏在家里的道理?离我家不远的山里,有我几间草房,大多铜器都是藏在那里。最近接了一个大活,要给林虑县的慈源寺铸一大铜钟,是以最近这些日子,都在攒铜。”

  听了这话,杜中宵来了兴趣,问道:“铜钟昂贵,慈源寺虽然是大寺,也铸不起吧。”

  孙然道:“小的不知道他们的钱从哪里化来,只是要我替他们铸一个几百斤的大钟。说是惟有如此重器,才能彰显他们宝刹的威严。”

  杜中宵听了,笑着骂道:“这帮秃驴,不知骗了什么的钱,如此铺张。”

  突然,杜中宵想起什么,问孙然:“你说可以铸几百斤的铜钟?这可不是易事。只有多年浸淫此事的巧手工匠,才有这种本事。你若真有这个手艺,我倒是可以替你求情,给你一条出路。”

  孙然听了一喜,急忙拱手:“官人有用到小的地方,只管吩咐。”

  杜中宵道:“相州这里,产铁最多。朝廷在这里有场务,专门铸枪铸炮。等到知州来了,我会向他说明,不必把你发配他州,只要本州的枪炮作坊里做事即可。你免了罪责,也有事做。”

  孙然听了,心中有些失望。若是自己愿意老实做个工匠,又何必躲在乡下做这种事?不过现在被官府拿住,只能任人宰割,没有办法可想。一时沉默不语。

  杜中宵猜到孙然的心思,不再多说。他被自己人赃并获,哪里还有选择的余地?能够铸几百斤的铜钟的工匠并不常见,特别是在京城之外的地方。杜中宵之所以想让孙然去铸枪炮,是因为将来如果要制造大的火炮,大多还是要用青铜,用得着这样的人。京城的一些为宫廷服务的作坊里,当然是有这种手艺高超的工匠的,但要用他们,却不容易,还是民间的手艺人更好用些。

  详细问过了孙然藏铜器的地方,杜中宵便吩咐人把他押出去,仔细看住,自己安歇。

  第二日一早,相州知州杨孜亲自带了司理参军姚安乐,来到天禧镇驿馆。

  杜中宵迎进驿馆,分别落座,把自己昨日怎么发现有人盗卖铜鼎,怎么顺藤摸瓜抓倒孙然,以及审问的情形,一一详细说了。

  杨孜听罢,愤然道:“本地传说是商王古墓,历来多有青铜器被挖出来,到这里收买的人多。这些乡间蟊贼,贪图几个铜钱,愈发嚣张!此次重重惩处他们,杀一儆百!”

  杜中宵道:“知州,依在下看来,这些人还是仔细区区分。那些盗掘古墓的,重惩自是应当。至于买铜的匠人,不过是窝藏销赃而已,依律不当重判。”

  杨孜一怔:“博士如何这样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