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136节(3 / 7)
孙然跟官府打交道少,哪里知道衙门里还有分工,见杜中宵神色严厉,心中便就慌了。他是做这一行的,怎么可能不知道普通的青铜器常识。其他的青铜器物倒也罢了,一个鼎,一个钟,肯定不是普通人家里用的。不要说地里挖出来的,就是新器物,也不敢随便给人铸。特别是鼎,这个年代早就没有实用价值了,只要存在的,几乎肯定是礼器。只要是礼器,就涉及到严重的法律问题。
沉默了一会,孙然道:“官人,小的确实就是收些铜器,熔了之后铸成器物换钱。铸的器物,大多是铜镜,多由家里小儿带到他州卖掉。做这一行,别人拿了铜器来卖,我们惯例不问来历,只按照器物的重量算钱。此是行规,并不是我一家如此。”
杜中宵虽然不知道他们这一行的实情,按常理,孙然的话还是可信的。面色缓和了一些,道:“这么说来,今日我们截下的那一个铜鼎,也是卖给你了?你家里以前还有没有收到过此类器物。”
孙然道:“回官人,以前也收到过的,不过都是寻常器物。”
“你怎么知道是寻常器物?刚才不是说辨认不出来吗?”
孙然叹了口气:“不瞒官人,小的们做这一行,只是糊口而已,重案也不敢犯。我虽然不知道收到的铜器是哪里来的,具体用来做什么,但有一条,凡是上面有铭文的,一律不敢化了重铸——”
第159章 从轻发落
宋朝是金石学大兴的时代,文人喜欢并且重视,出了很多金石大家。此时的人收藏铜器,极重视上面的铭文,称为钟鼎文。这种风气漫延到民间,就是孙然这种乡间铜匠,也知道有铭文的铜器价值难以估量,不敢化了重铸。
听孙然还算守住了底细,杜中宵出了一口气,问他:“你做这一行许多年,收到多少带有铭文的铜器?哪里去了?”
孙然犹豫一下,才道:“不瞒官人,许多年来,我也只到过三件,都卖给别人了。年深日久,哪里去寻买家?我们这里铜器挖出来的多,一向都有人在这里收买。”
杜中宵也知道,既然知道带铭文的青铜器的价值,孙然没有留在手里的道理。他是个铸铜器谋利的铜匠,并不是个收藏家,一切以换钱为主。
见孙然态度恭顺,杜中宵的神色缓和下来,对他道:“在你家里,并没有多少铜器。按理来说,你做这一行这么多年,家里怎么会只有这么点铜?你照实说来,对你有好处。等到本地官员到来,再从你家里搜出铜器,可就要罪加一等。”
孙然偷眼看杜中宵,猜测着他的身份,自己到底应该如何回答。
看了孙然的表情,杜中宵道:“我只是个路过官员,发现了自事,拿了你便就算了。左右无事,才在这里审你。若是你答得痛快,我替你向本州官员求情。”
孙然知道自己犯的罪说大也大,说小其实也小。墓又不是他盗的,做铜匠又不犯法,真正按律处置的话,最多就是个窝藏的从犯。
↑返回顶部↑
沉默了一会,孙然道:“官人,小的确实就是收些铜器,熔了之后铸成器物换钱。铸的器物,大多是铜镜,多由家里小儿带到他州卖掉。做这一行,别人拿了铜器来卖,我们惯例不问来历,只按照器物的重量算钱。此是行规,并不是我一家如此。”
杜中宵虽然不知道他们这一行的实情,按常理,孙然的话还是可信的。面色缓和了一些,道:“这么说来,今日我们截下的那一个铜鼎,也是卖给你了?你家里以前还有没有收到过此类器物。”
孙然道:“回官人,以前也收到过的,不过都是寻常器物。”
“你怎么知道是寻常器物?刚才不是说辨认不出来吗?”
孙然叹了口气:“不瞒官人,小的们做这一行,只是糊口而已,重案也不敢犯。我虽然不知道收到的铜器是哪里来的,具体用来做什么,但有一条,凡是上面有铭文的,一律不敢化了重铸——”
第159章 从轻发落
宋朝是金石学大兴的时代,文人喜欢并且重视,出了很多金石大家。此时的人收藏铜器,极重视上面的铭文,称为钟鼎文。这种风气漫延到民间,就是孙然这种乡间铜匠,也知道有铭文的铜器价值难以估量,不敢化了重铸。
听孙然还算守住了底细,杜中宵出了一口气,问他:“你做这一行许多年,收到多少带有铭文的铜器?哪里去了?”
孙然犹豫一下,才道:“不瞒官人,许多年来,我也只到过三件,都卖给别人了。年深日久,哪里去寻买家?我们这里铜器挖出来的多,一向都有人在这里收买。”
杜中宵也知道,既然知道带铭文的青铜器的价值,孙然没有留在手里的道理。他是个铸铜器谋利的铜匠,并不是个收藏家,一切以换钱为主。
见孙然态度恭顺,杜中宵的神色缓和下来,对他道:“在你家里,并没有多少铜器。按理来说,你做这一行这么多年,家里怎么会只有这么点铜?你照实说来,对你有好处。等到本地官员到来,再从你家里搜出铜器,可就要罪加一等。”
孙然偷眼看杜中宵,猜测着他的身份,自己到底应该如何回答。
看了孙然的表情,杜中宵道:“我只是个路过官员,发现了自事,拿了你便就算了。左右无事,才在这里审你。若是你答得痛快,我替你向本州官员求情。”
孙然知道自己犯的罪说大也大,说小其实也小。墓又不是他盗的,做铜匠又不犯法,真正按律处置的话,最多就是个窝藏的从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