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89节(3 / 7)
李治坐在上首,颇为愤怒的说道:“吐蕃每次来犯,都会略我百姓,朕甚怒之,诸卿可有什么办法吗?”
诸位将军和宰相皆列在堂下,面对这个问题,其实能说的不算多,洛玄凌作为宰相以及军方大佬,当仁不让的先开口道:“陛下,吐蕃的士兵,并没有我大唐精锐,所依仗的只不过是高原而已,这是我大唐所熟知的。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谈论如何解决吐蕃问题,就是一句虚言,或者说,不可能。
如果不是为了彻底解决灭亡吐蕃的话,那便仅仅是要抵御吐蕃,使大唐免受侵扰,那就只有两个办法。
其一,原青海道是西燕国的土地,之前就是用西燕国来作为吐蕃和我大唐间的缓冲,现在如果在那里重新建立一个大国的话,就可以作为缓冲。
但大唐好不容易才将那里化为郡县,现在又再次建国的话,岂不是前功尽弃。
那便只有第二个办法,那就是在青海道上建立城堡,而后驻军,在那里建立一个彻彻底底的军事长城,然后沿着凉州等地,建立一整套的机动防御措施,只要吐蕃出现,我大唐军队就出击。
但这样的话,耗费可能会多,就要看吐蕃和我大唐,谁先耗死谁了。”
封建制度花费低,郡县制度耗费大,这是大多数人都清楚的,青海道那种地方,无论何时都注定是要吃中央财政的,无非就是吃的多一点,或者少一点罢了,洛玄凌所说的,实在是很难抉择。
如果是李世民在的话,那李世民会果断的选择在青海道重新建立一个国家,对于李世民来说,任何不能长久保留的东西,都没有必要耗费精神去管,只要榨干它的利用价值就足够了。
譬如青海和大唐,在流干青海的最后一滴血前,大唐绝对不和吐蕃开战,这就是李世民的想法。这种想法也可以用在突厥和薛延陀上,当初李世民准备让突厥复国抵御崛起的薛延陀,目标是一样的,在流尽突厥的最后一滴血前,大唐绝不和薛延陀开战。
洛玄凌的话再次让朝廷上陷入了两难之地,无论是封建,还是郡县,都不是什么好主意,尤其是封建,现在朝廷刚刚在蓬莱上投入了资源,而且周围还有一大群诸侯国没有处理,现在还要在凉州这么关键的地方,再封一个诸侯大国,李治做梦都得吓醒。
他可不是他父皇那个战无不胜的战神,现在他燕王兄待在漠北就让他感觉到相当的恐惧了,如果再有一个人留在青海,那他宁愿面对吐蕃。
只能说幸好现在他已经迁都神都洛阳,就算是吐蕃的兵锋真的突破防线,距离他也有千里之遥。
武曌对军事上没有什么天赋,但她还是将目光投向了洛玄云,问道:“陈国公,朕记得之前你和论钦陵交过手,你觉得我大唐应该如何应对?”
↑返回顶部↑
诸位将军和宰相皆列在堂下,面对这个问题,其实能说的不算多,洛玄凌作为宰相以及军方大佬,当仁不让的先开口道:“陛下,吐蕃的士兵,并没有我大唐精锐,所依仗的只不过是高原而已,这是我大唐所熟知的。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谈论如何解决吐蕃问题,就是一句虚言,或者说,不可能。
如果不是为了彻底解决灭亡吐蕃的话,那便仅仅是要抵御吐蕃,使大唐免受侵扰,那就只有两个办法。
其一,原青海道是西燕国的土地,之前就是用西燕国来作为吐蕃和我大唐间的缓冲,现在如果在那里重新建立一个大国的话,就可以作为缓冲。
但大唐好不容易才将那里化为郡县,现在又再次建国的话,岂不是前功尽弃。
那便只有第二个办法,那就是在青海道上建立城堡,而后驻军,在那里建立一个彻彻底底的军事长城,然后沿着凉州等地,建立一整套的机动防御措施,只要吐蕃出现,我大唐军队就出击。
但这样的话,耗费可能会多,就要看吐蕃和我大唐,谁先耗死谁了。”
封建制度花费低,郡县制度耗费大,这是大多数人都清楚的,青海道那种地方,无论何时都注定是要吃中央财政的,无非就是吃的多一点,或者少一点罢了,洛玄凌所说的,实在是很难抉择。
如果是李世民在的话,那李世民会果断的选择在青海道重新建立一个国家,对于李世民来说,任何不能长久保留的东西,都没有必要耗费精神去管,只要榨干它的利用价值就足够了。
譬如青海和大唐,在流干青海的最后一滴血前,大唐绝对不和吐蕃开战,这就是李世民的想法。这种想法也可以用在突厥和薛延陀上,当初李世民准备让突厥复国抵御崛起的薛延陀,目标是一样的,在流尽突厥的最后一滴血前,大唐绝不和薛延陀开战。
洛玄凌的话再次让朝廷上陷入了两难之地,无论是封建,还是郡县,都不是什么好主意,尤其是封建,现在朝廷刚刚在蓬莱上投入了资源,而且周围还有一大群诸侯国没有处理,现在还要在凉州这么关键的地方,再封一个诸侯大国,李治做梦都得吓醒。
他可不是他父皇那个战无不胜的战神,现在他燕王兄待在漠北就让他感觉到相当的恐惧了,如果再有一个人留在青海,那他宁愿面对吐蕃。
只能说幸好现在他已经迁都神都洛阳,就算是吐蕃的兵锋真的突破防线,距离他也有千里之遥。
武曌对军事上没有什么天赋,但她还是将目光投向了洛玄云,问道:“陈国公,朕记得之前你和论钦陵交过手,你觉得我大唐应该如何应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