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行医 第56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脉沉细为病邪在里,为太阴病。

  咽痒为风邪犯于咽喉。

  方中细辛、干姜温中逐饮,五味子性酸温,益气止咳,并敛细辛、干姜之辛散,这三味常在一起配伍治寒饮咳逆。

  茯苓、甘草亦益气化痰祛饮,五味配合,共治病属太阴里寒的痰饮咳。

  方中茯苓半夏一升一降,燥湿渗湿而不生痰;

  陈皮亦理气化湿,甘草调和诸药。有风邪,老师常加祛风止痉的药,最后加紫菀、款冬花,降气化痰止咳。

  两者均性温,紫菀入血分,款冬花偏入气分,两药合用可加强其止咳功效。

  患儿三付药痊愈,证中可知这是里虚寒饮重之咳嗽,辨证方药准确,即可立竿见影。”白烟思虑了片刻之后,她侃侃而谈,不疾不徐的回答。

  叶大夫三人仔细听闻,听得入神之时,还颇为赞同白烟所说的。

  “再来。”管大夫见白烟分析的头头是道,不仅仅对病症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解析药方药效、搭配配伍,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这份医术功底比之之前的吴药还要强上三分的。

  吴药从小随父学医,白烟则不同,她正正经经的学医,也不过五六载的时间,到有如今这医术水平,可见她在学医方面,有极高的天赋的。

  “穴位,列缺在哪里,行针手法以及功效。”

  “列缺位于两手张开虎口,垂直交叉,一侧食指压于另一侧的腕后桡侧高突处,当食指尖所处赤白肉际的凹陷即是本穴。

  自然标志取穴法:握拳,掌心向内,手腕稍下垂,腕后桡侧可见一高突骨,其上方用力握拳时可见之凹陷即是本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