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行医 第56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服用茯苓10g,干姜3g,细辛3g,五味子9g,炙甘草6g,姜半夏9g,陈皮6g,蝉蜕4g,炒僵蚕8g,防风6g,前胡10g,紫菀10g,款冬花10g……。

  七日之后,再来复诊无发烧,无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痒,呛咳,阵发性咳嗽,无气促,纳可,大便正常,舌淡润,苔白,脉沉细。

  辩证分析。”叶大夫上来,直接给白烟来了一个大招。

  让她结合脉案、方剂分析辩证、症状,这比单独分析脉案或是方剂要难得多。

  因为这需要大夫具备深厚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看病的经验,才能够准确地进行综合分析。但是,这样的分析对于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在脉案的分析当中,大夫不仅仅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脉象,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的变化。

  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气血、阴阳、脏腑、五行等状况,对于确定病情和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大夫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以便更加准确地分析脉案。

  在方剂的分析中,大夫不仅仅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药性、功效和用法,以便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组成方剂。

  方剂中的药物需要相互协调,发挥出最大的治疗效果。大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当的方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辩证的分析中,大夫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脉案和方剂的分析,确定患者的证型。证型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它反映了患者病情的本质和病因。大夫需要根据证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因此,让她结合脉案、方剂分析辩证、症状,需要她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这也是中医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率。

  “六经辨证:太阴病,水饮上逆,上犯于肺。

  根据问诊可知患者此时无表证,就单纯一个咳嗽为主证,这时我们要看是水饮上逆还是久病伤津(燥邪)引起?

  呛咳,阵发性咳嗽,在排除气管异物情况下,亦考虑水饮上逆所致。

  四诊合参,患儿舌淡润,苔白,可知有水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