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批人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其一,他们是第一批学习隶书的人,与不少基层隶卒打过交道,甚至自己就是基层隶卒考上来的。

  其二,他们或多或少接受过全面的基础教育,不管思维还是见识都比一般死读书的人要广。

  其三,他们年轻,充满热情和干劲,而且全部接受过统一的洗脑教育,认为东方诸国的文人没什么了不起,要论起文化这一块,他们的太子殿下才是文曲星下凡!

  没看到他们先拥有了纸,然后又拥有了雕版印刷术,天下图书尽归咸阳所有。

  更重要的是,在太子殿下的带领之下,他们创作水平越来越高,不仅文章策论写得好,诗歌水平更是一年更比一年强。

  都说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嬴政和扶苏近些年爱读诗文、爱让文武百官搞创作,底下的人自然也纷纷跟进,上至公卿贵族,下至寻常百姓,全都有化身创作达人的趋势。

  举个例子,那就是去隔壁借把盐都能拟诗一首顺便唱起来。

  没办法,你不会写诗不开腔,隔壁不借给你!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不努力提升自己的写诗水平吗?

  这样的转变,身在其中秦国人很难有清晰的体会,但是对于那些刚考到咸阳来的东方诸国文人来说,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人自认自己在文化造诣上是碾压秦国人的,来到咸阳随便考考就能考个官当,可到了咸阳之后他们就傻眼了,有时候他们冥思苦想都想不出来的一句诗文,来给他们送水送饭的伙计听了一句,竟随口给他们接上了!

  这就有点吓人了。

  偏那伙计还谦虚地说:“这没什么,我这学问在咸阳就只配端菜倒水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