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边意见争持不下,最后还是嬴政拍板决定把楚王宫建在前头、燕王宫建在后头。

  不过两边其实是同时开建的,落成时间相差无几。

  楚王宫用于各种珍禽猛兽的饲养以及畜力的买卖,燕王宫则是用于各种交通工具的生产和交易。

  两边还连通起来搞了个跑马场和蹴鞠场,不仅十分实用,还兼顾了燕太子丹的喜好。

  这两处建好之后,衣食住行基本算是搞定了。

  朝臣们感觉北市已经够大了,功能够齐全了,感觉不需要再搞新东西,再建谁逛得过来啊!

  于是齐王宫到底还建不建好,这事又在朝中进行了新一轮的讨论。

  扶苏一向是乐于采纳众人意见的。众人提出的各种看法,他全都欣然接纳,按照众人的意见把北市原有的建筑群进行了更加完善的管理和整合,最后才拿出齐王宫的建设方案。

  扶苏的想法是,搞完了物质文明,可以搞搞精神文明了。

  齐王宫就可以用来搞文娱这一块。

  当年齐鲁之地出过一个孔仲尼,《春秋》《论语》《礼记》《诗三百》等等都是孔子或他弟子整合出来的经典著作,光凭这几本书便能夸齐鲁之地一句“文风鼎盛”,更何况齐国还有过一个稷下学宫,那可曾经是百家争鸣的学术温床。

  扶苏准备在齐王宫搞印刷厂、书坊、稷下学宫纪念馆等等,还有什么琴棋书画相关的产业也都迁到这边来,还有可供文人雅士们交友的大型集会场所,将来大伙可以定期在里头举办个学术交流会。

  到这时候,六国王宫建筑群基本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只剩下建筑构造上还能瞧出点原来的风貌,所以扶苏提出的改造方案比以前大胆许多,基本上是按需而建,没再特意扯什么仿建的幌子。

  对于文化这一块,从前秦国人是不太自信的,觉得自己搞不来这玩意。现在很多人看朝中的六国士人,心里还是觉得他们身上有种文人独有的酸味。

  不过这几年随着官学兴起,国子学、云阳学宫又源源不断地输出人才,新的一拨年轻人逐渐进入朝廷,官位虽还不高,但隐隐已经拧成一股不小的力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