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致富从做彩灯开始 第80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南安灯会今年的观灯人次不到十八万,比往年稍少一些, 这跟换了地址有关, 也跟门票涨价有关。虽然也就是两毛钱的差距,但对一些精打细算的人来说,灯会年年都有,既然涨价了,那就没必要年年都去。

  凤宁现在也没指望靠着南安灯会赚钱,现如今交通不便, 来观灯的都是本地人。

  南安市总人数也才两百多万,市区更是只有几十万,每年都有一二十万的观灯人次,这个人数已经非常多了,说明南安人民已经养成了观灯的习惯。

  今年南安灯会的分成金额不到五万, 加上灯会期间卖出的花灯, 约莫有五万收入。

  倒是上海观灯的人数比凤宁预期的要高一些, 超过了130万人次。上海灯会门票为一元,分成为三成,凤宁的公司可以分得将近40万元,扣除税费, 还有30多万。

  这两笔收入, 用来购买仪器厂的厂房已经绰绰有余。

  凤宁给了仪器厂50个名额,用来安置仪器厂的下岗工人。可以说, 这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哪怕是100块钱一个月,这五十个人至少就要开六万工资。

  凤宁公司原来就已经有了二十多名员工,再加上年底专门扎花灯的临时工,一年的人工开销至少需要十几万,再加上生活费、差旅费,二十万都扛不住。

  得益于北京灯会的宣传,目前公司不缺业务,一年的营业额大概在五六十万左右。就目前来看,还是负担得起的。

  人手足够之后,就要积极拓展业务,不光是布置灯会,还要极力推广小灯笼,全国各地的节庆装饰,以及影视城的灯笼装饰,这些业务都要涉猎。

  合同签完之后,凤宁就让仪器厂把原来的车间全都清空出来,里面的设备都搬走,自己才能安排得下这么多人上班。好在仪器厂的工人都有住处,不用额外安排。

  人一多起来,就不能再按照原来那种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模式来了,得把管理班子整合起来。

  原来所有的事都是凤宁自己统筹,包括设计、管理、账目甚至后勤,好在人不多,虽然累,也还忙得过来,现在人多了,她一个人弄肯不行,也不符合规定。

  凤宁把仪器厂的会计要了来,让他为公司管理财务账目。

  出纳暂时让凤金宝担任,这是个直接管钱的差事,交给别人不放心,交给其他亲戚则容易滋生腐败,甚至最后可能反目成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