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侑颔首,杜如晦的话也有道理,水南关离河内比较近,惊恐之下,唐军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距离最近的河内城,而不是舍近求远,千里迢迢去长平郡。想到此,杨侑眼睛一亮,道:“这么说来,裴爱卿夺下天井关,倒有很大可能?”

  “陛下不妨静待消息。”杜如晦捋着胡须,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杨侑哈哈一笑,拍案而起,道:“若是如此,朕必定重赏裴行俨。”

  杜如晦一副惋惜神色,道:“可惜微臣一直想要的陛下的‘饮马长城窟行’,可惜呀,可惜。”

  这《饮马长城窟行》是先帝西游时所作,杜如晦算是不露声色,拍了杨侑马屁。杨侑笑了笑,道:“拿下洛阳之后,朕就写一份送你。”

  “多谢陛下!”杜如晦大喜。

  一君一臣哈哈大笑起来。

  第六十七章 南北两件事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隋军不断攻打河内城,每一日投掷的巨石数以千计,巨石虽然对河内城造成的伤害不大,但日子久了,李元吉和魏征也头痛起来。..原因无他,河内城地靠太行山,并不缺乏石头,杨侑在每日攻城的同时,派出上万的隋兵出营采石,继续保持着对河内城的压力。

  李元吉采纳魏征的办法,继续困守不出,只得眼睁睁看着隋军不断攻击,日子久了,河内城四处都是石头。等到隋军撤退,城内的唐兵开始清理石头,每次都要到深夜。李元吉觉得,不能继续这样下去,可是他又不敢出兵偷袭隋军,只能寄希望于李世民,希望他能偷袭隋军后翼,可是,李世民仿佛消失了一般,没有任何的消息。

  函谷关,李世民只觉得肩头上,压力非常大。一方面,他虽然和太子不对付,但毕竟太子是大唐储君,又是他的兄长,俗话说长兄如父,李世民抗命,自然是心中不安;而另一方面,他既渴望报仇,但隐藏在邙山中的隋军,让他倍感到压力。他曾经派十几名斥候假冒山民,分批进入邙山,却一个都没有回来,看来十之**,是被隋军捉住了。

  很快,李世民的猜想变成了现实,斥候的人头被隋军挂在大营外,这让李世民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得屯兵在函谷关内。

  虽然说,他既定的策略是要等隋军力乏,但隋军的伏兵,让李世民感觉到主动权没有掌握在手中,战场上的主动权,一旦易手,这个后果,就不言而喻了。李世民想了很久,始终没有找到好的办法。

  与此同时,陇西屈突通兵马调动频繁,隐隐有出兵长安的趋势。李建成得到消息,严令长安禁军,加强防守,并增兵前线,防止隋军杀入关中。整个中原的局势,陡然间,变得格外紧张起来。

  就在紧张的局势下。一艘小船,沿着郁水南下。船上之人,年约四旬,身穿白衣,头戴噗头,一身生站在船头,目光不时看向南方,皱起的眉头,很好地表达了他心中的焦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