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2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船家,离番禺还有多远?”书生问道。

  “不远了。不远了。再有一个时辰,就到了。”船家笑眯眯地说道。

  书生叹息一声,安静了下来,还有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后,他就能看见冯暄,一想到这位在岭南身份仅次于冯盎的二号人物选择了大唐,书生脸上越发得意了。如今逆隋兵马大多在中原。围攻洛阳,而各郡的兵马不多,就给了冯暄一个机会。

  冯暄是冯盎的弟弟,都是南岭圣母,冼夫人的孙子,以他的名义召集岭南各族。必定云者集,掀开轰轰烈烈的反隋大业。如此一来,那杨侑必定焦头烂额,疲于奔命。一想到即将立下大功,书生心中涌起了一丝狂喜。但同时,他又有些焦急,希望能尽快抵达番禺。找到冯暄,展开行动,捉拿冯盎,以他的名义,召集岭南勇士,打出岭南大旗。

  船家看着书生焦急的模样,笑道:“客官,可先回船舱稍待,到了番禺,老汉自然会告诉客官。”

  书生笑了笑,还是不够趁着啊。想着,走进了船舱,和衣躺在软榻上,不一会,就进入了梦乡。小船悠悠,沿着郁水而下,一个时辰后,船家叫醒了书生:“公子,番禺到了。”

  书生醒来,迈步走出船舱,只见这南方的天,格外湛蓝,大江十分宽阔,放眼看去,一望无际。书生从怀中掏出了两枚五铢钱,塞给了船夫,道:“多谢老丈。”

  船夫看见五铢钱,眯起眼睛笑了,伸手接过五铢钱,道:“公子器宇轩昂,老汉祝公子这一行,心想事成。”

  “哈哈!”一笑,拱拱手,道:“多谢!”说着,迈步上岸。

  冯盎虽然是高粱人,但高粱比不得番禺交通方便,在冯盎小时,就随着父亲移居番禺。父子俩在番禺经营多年,因此这番禺也颇为繁华,书生下了船,进入城中,寻了一人问了,直奔冯暄的府邸。岭南虽然是多民族,但汉化极深,杨侑收复岭南之后,与冯盎达成协议,在岭南修建了州县学。随着教育的深入,大量的私塾也逐渐兴起,整个番禺,显得欣欣向荣。

  “想不到,这岭南也是如此。”书生一路走着,不是耳边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心中叹息了一声,心中已经做出了比较,这大唐,比起逆隋,的确是要差上一些。只是他身为太子心腹,儿不嫌母丑,大唐再不好,他也会兢兢业业,为太子效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