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章(2 / 3)
杨元庆抬头向山顶望去,心中暗暗忖道,这座巨大的山脉至少要采上千年,完全能满足大隋铸币需要,他心中有些迫不及待了。
这时他们来到了一座用石块和树枝搭建的棚子前,二十几名冶炼匠人正在忙碌,他们是从灵武郡随军过来,他们的任务是冶炼矿石,查看这里矿石的含铜量和含银量。
杨元庆翻身下马,走近棚子,棚子前站着几名工部官员,为首之人正是工部侍郎李春,李春主要擅长于建筑,但既然担任了工部侍郎,寻矿冶炼也在他的管辖范围。
李春连忙带领几名官员上前躬身施礼,“参见楚王殿下!”
“各位幸苦了!”
杨元庆笑了笑,走进棚子,见工匠们砌了三座炉子冶炼矿石,便笑问道:“可有炼成品?”
“有!”
李春连忙掀开旁边一幅油布,只见油布下码放着十几块银锭和铜锭,杨元庆随手拾起一块银锭,约三十斤,只是一块粗银锭,还需要继续精炼。
李春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道:“这一带矿石的品相相当高,冶炼匠都说罕见,这里的铜矿品相还要超过红铁山,难怪叫做龙宝山,果然名不虚传。”
一种由衷的喜悦之情也从杨元庆心中升起,他仿佛看见了一船船的银锭和铜锭运至太原,货币开始丰富起来,天下资源都源源不断流向隋朝,国力愈加强盛。
这座龙宝山脉或许就是大隋走向强盛的转折点,他很清楚,拥有货币这个最大的资本,意味着什么?
尽管喜悦之火已在他眼中点燃,还他还是克制住了激动,对众官员道:“还是要多做试验,尽量在各处选矿冶炼,确定这里是真正的富矿。”
“殿下请放心,此事下官一定会妥善处理好。”
杨元庆点点头,又回头对裴行俨道:“留两千士兵和一千降军给李侍郎指挥,尽快在山下修建码头,我希望十天之内,码头修建完成,届时灵武郡的船队就会到来,可以装载第一批矿石。”
“卑职一定会办好,只是矿工还没有着落,第一次可以由士兵装船,但以后呢?”
↑返回顶部↑
这时他们来到了一座用石块和树枝搭建的棚子前,二十几名冶炼匠人正在忙碌,他们是从灵武郡随军过来,他们的任务是冶炼矿石,查看这里矿石的含铜量和含银量。
杨元庆翻身下马,走近棚子,棚子前站着几名工部官员,为首之人正是工部侍郎李春,李春主要擅长于建筑,但既然担任了工部侍郎,寻矿冶炼也在他的管辖范围。
李春连忙带领几名官员上前躬身施礼,“参见楚王殿下!”
“各位幸苦了!”
杨元庆笑了笑,走进棚子,见工匠们砌了三座炉子冶炼矿石,便笑问道:“可有炼成品?”
“有!”
李春连忙掀开旁边一幅油布,只见油布下码放着十几块银锭和铜锭,杨元庆随手拾起一块银锭,约三十斤,只是一块粗银锭,还需要继续精炼。
李春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道:“这一带矿石的品相相当高,冶炼匠都说罕见,这里的铜矿品相还要超过红铁山,难怪叫做龙宝山,果然名不虚传。”
一种由衷的喜悦之情也从杨元庆心中升起,他仿佛看见了一船船的银锭和铜锭运至太原,货币开始丰富起来,天下资源都源源不断流向隋朝,国力愈加强盛。
这座龙宝山脉或许就是大隋走向强盛的转折点,他很清楚,拥有货币这个最大的资本,意味着什么?
尽管喜悦之火已在他眼中点燃,还他还是克制住了激动,对众官员道:“还是要多做试验,尽量在各处选矿冶炼,确定这里是真正的富矿。”
“殿下请放心,此事下官一定会妥善处理好。”
杨元庆点点头,又回头对裴行俨道:“留两千士兵和一千降军给李侍郎指挥,尽快在山下修建码头,我希望十天之内,码头修建完成,届时灵武郡的船队就会到来,可以装载第一批矿石。”
“卑职一定会办好,只是矿工还没有着落,第一次可以由士兵装船,但以后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