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章(1 / 3)
隋朝最早是在盐川郡的红铁山开矿,不过红铁山主要是铁矿,铜矿不多,所以当一条矿脉开采完后,铜矿便很少,他们必须另寻出路。
会宁郡的这几条山脉富含银铜,正是他所急需,更重要是这里紧靠黄河,可以利用黄河运输矿石去灵武郡冶炼。
杨元庆点点头问道:“工部和少府寺的官员可有收获?”
杨元庆在从太原出发之前,便已派工部和少府寺的官员带领探矿工匠来寻找矿藏,据说他们已有收获。
这时,一名官员上前躬身禀报,“启禀殿下,我们已找到一条银矿脉和两条铜矿脉,无论铜银含量都十分丰富,而且灵武郡蕴藏大量石炭,完全可以把矿石运去灵武郡,并在灵武郡大规模冶炼铜银。”
裴行俨有些担忧道:“可是殿下,这里毕竟是唐境,卑职担心唐朝不肯善罢甘休。”
杨元庆却淡淡一笑,“放心吧!我会让李渊乖乖地把会宁郡割让给我。”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二十章 货币之源
在工部官员的带领下,杨元庆沿一条山脉走了约十里,这是一座布满了星星点点银灰色和土黄色的山脉,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裸露在岩石外的铜矿石和银矿石。
而左边是一条河流,叫做祖厉川水,直接注入黄河,河宽数丈,由于这里已是下游,河水颇深,可以行千石大船。
杨元庆马鞭一指河流,问县尉张放农道:“这条河离黄河还有多远?可能行船?”
“回禀殿下,这里离黄河还有二十里,出了这条山谷,再向前走几里便是凉川县,县城紧靠黄河,这里河就从县城旁边注入黄河。”
说到这里,张放农拾起一块石头仔细看了看,递给杨元庆笑道:“我们小时候就喜欢乘船来这里‘拾金子’,其实就是捡铜块,殿下,这就是一块天然铜。”
杨元庆接过铜块,只觉入手沉甸甸的,呈黄红色,果然是一块天然铜,他点点头又问道:“这样的天然铜可多?”
“以前河滩上遍地都是,但拣的人多了,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山上还有,估计这块铜就是从山上滚落下来。”
↑返回顶部↑
会宁郡的这几条山脉富含银铜,正是他所急需,更重要是这里紧靠黄河,可以利用黄河运输矿石去灵武郡冶炼。
杨元庆点点头问道:“工部和少府寺的官员可有收获?”
杨元庆在从太原出发之前,便已派工部和少府寺的官员带领探矿工匠来寻找矿藏,据说他们已有收获。
这时,一名官员上前躬身禀报,“启禀殿下,我们已找到一条银矿脉和两条铜矿脉,无论铜银含量都十分丰富,而且灵武郡蕴藏大量石炭,完全可以把矿石运去灵武郡,并在灵武郡大规模冶炼铜银。”
裴行俨有些担忧道:“可是殿下,这里毕竟是唐境,卑职担心唐朝不肯善罢甘休。”
杨元庆却淡淡一笑,“放心吧!我会让李渊乖乖地把会宁郡割让给我。”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二十章 货币之源
在工部官员的带领下,杨元庆沿一条山脉走了约十里,这是一座布满了星星点点银灰色和土黄色的山脉,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裸露在岩石外的铜矿石和银矿石。
而左边是一条河流,叫做祖厉川水,直接注入黄河,河宽数丈,由于这里已是下游,河水颇深,可以行千石大船。
杨元庆马鞭一指河流,问县尉张放农道:“这条河离黄河还有多远?可能行船?”
“回禀殿下,这里离黄河还有二十里,出了这条山谷,再向前走几里便是凉川县,县城紧靠黄河,这里河就从县城旁边注入黄河。”
说到这里,张放农拾起一块石头仔细看了看,递给杨元庆笑道:“我们小时候就喜欢乘船来这里‘拾金子’,其实就是捡铜块,殿下,这就是一块天然铜。”
杨元庆接过铜块,只觉入手沉甸甸的,呈黄红色,果然是一块天然铜,他点点头又问道:“这样的天然铜可多?”
“以前河滩上遍地都是,但拣的人多了,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山上还有,估计这块铜就是从山上滚落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