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五月二十二。东王军发起第四轮佯攻。这次佯攻全然是配合韩崔氏所率六千兵马对关中蒲阪城的进攻。

  蒲阪是关中很重要的粮草囤积大城,属于关中以南往长安城的咽喉,也是西王府整个潼关防线最重要的支撑点。

  上午潼关的战事开战,到下午日落黄昏时,韩崔氏才带兵马赶到蒲阪城,却是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兵马直接展开对蒲阪城的进攻。因为蒲阪城地处关中腹地,本身没料到东王军兵马会突然杀出,甚至城门都没来得及关闭,便被一部分人马杀进去。随着先期进城的兵马占据了城门,后续的人马或从城门而入。或以简单架设的云梯进到城中。到当日晚上,可说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蒲阪城,缴获西王府大批粮草。

  此时西王府才意识到,原来东王军并非是要单纯以潼关作为突破口,而是派出大批的兵马来滋扰关中内地。

  蒲阪距离长安不远,韩崔氏的六千兵马出现,已经令整个关中人人自危,西王府虽说是占据关中,但本身西王府的封地只涵盖了关中的一部分,地方上的百姓很多还是以朝廷为上。韩崔氏在攻取蒲阪之后,城中守军大多数没有什么反抗便投降,而且以效忠朝廷的名义直接投靠到东王军麾下。对于地方的官员和将领来说,谁当政并不重要,战争是高层权力的争夺,他们也只是跟在权力核心者身边混口饭,要么混个功业。

  长安城内西王府紧急调集蒲阪周边的守备军来防备韩崔氏所率兵马回援潼关,对于西王府来说,他们也料不到韩崔氏带兵袭击后方的真正目的。眼看蒲阪的粮草被东王军所占,他们也就觉得这是东王府军事计划的终点,剩下就是等东王军撤兵的时候再给予致命一击。但谁都料不到,蒲阪城的一战仅仅是开始,而且东王军所派往关中人马并非只有韩崔氏这六千兵马,还有更恐怖如同蝗虫一样的苏廷夏所部。

  五月二十四,在蒲阪城失陷第三天,韩崔氏仍旧是驻兵蒲阪城内没有继续北上。倒是苏廷夏的人马已经进到关中,而且如同之前苏廷夏喜欢的战略一样,化整为零,苏廷夏所率三万精兵兵分六路,向不同的城池开始了掠夺以战养战的残酷之战。这些已经被憋了很久的“土匪”,在渤海国回来之后便一直在找机会抢夺,现在终于有机会,就好像撒开腿的兔子,不用协调,各路人马各自按照原本的路线抢夺,正是关中的夏收时节,很多村庄和城池都近乎是在不设防的状态下被抢掠一空,不但是粮草,还有土地、金银财宝,更有部分人马连人口都不放过,在进入到关中后。一点忌惮都没有,完全将关中当成是敌国的腹地一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到五月底,整个关中中北部已经完全乱套,大批的难民往长安城地区逃难,就算一些城池还没失陷。却只能守着孤零零的城池,目睹着一群恶魔在城外自己的家园上烧杀抢掠,却不敢出去一战。虽然关中百姓恨极了苏廷夏的人马,但也知道这路人马除了抢掠厉害,打仗也跟螃蟹一样是横着走。这是土匪的匪气。

  战事真正进入到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原本作为关中最坚实的屏障,潼关,却在这场浩劫中成为旁观的一座堡垒,因为韩健亲自所率的三万人马。还有苏廷夏留在关西的几万人马都对潼关虎视眈眈,潼关的守军不敢轻易撤出回援,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苏廷夏的人马为祸一方。

  西王府显然对眼下所发生准备不足,在苏廷夏所部近乎是畅通无阻在关中中北部掠夺的时候,长安城甚至只是闭城门不开,以城中戒严封锁消息的方式不让消息传开。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难民往长安方向过来,普通百姓还是知道了,原来东王府的人马已经杀到了关中的后花园。随时都可能杀到长安城下。

  ……

  ……

  五月底,韩健所率兵马的粮草问题没有什么好转。反而已经是陷入绝地。要不是苏廷夏所部和韩崔氏所率的人马在关中内部制造了混乱,被潼关内守军趁势杀出的话,将士缺粮之下战意低下,可能潼关这步棋就走不下去。

  韩健为了防备意外的发生,还是向后撤了三十里,在距离潼关关口四十里的地方重新驻扎。距离不远不近。更重要的是以后续的粮草来维持整个大军的运转,林小夙已经是用尽办法调拨了粮食上来,但也仅仅够大军三天的口粮。韩健已经在想是不是也要学着苏廷夏人马那样,靠抢夺来以战养战。不然光在潼关下驻扎着,还要养活五六万人马。简直是难比登天。

  几天下来,军中逃兵不少。本来就不是东王军的主力,大多数都是临时拼凑出来的洛阳本地守备军,军中少粮,一天只有一顿口粮,士兵吃不饱干脆就跑。黄河南岸已经是悲惨一片,而黄河北岸苏廷夏遗留下来的那三四万人马更是不堪,黄河北边的掠夺同样没消停,韩健让林小夙调拨过去的粮食,就好像石沉大海一样,连同送粮的几百人马,在过了黄河之后便没了消息。韩健相信,要不是黄河北岸的苏廷夏所部没有大批渡河的船只,他们早就杀过来把他营中的粮草都给抢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