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子轩要写的第一篇文章叫做《莫高窟》。

  他结合后世的资料,讲述了敦煌莫高窟的飞天文化。这是一个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的文化传承。

  从其中能研究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的融合,极具史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价值。

  自然,他不会忘记那位王道士。

  林子轩要写的不是学术论文,而是散文,学术论文适合在专业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比如北大国学门的《国学季刊》。

  那样只能在专业的小圈子里流传,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散文的形式自由,可以抒发情感,记人记事,进行哲理思考等等。

  他写的这一类散文在后世被称为文化散文。

  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

  余秋羽的《文化苦旅》和陈评原的《学者的人间情怀》就属于文化散文。

  在民国时期,有不少散文大家,各有特色。

  鲁讯的《朝花夕拾》,周作仁的《自己的园地》,郁达浮的《故都的秋》,朱自青的《背影》,徐至摩的《巴黎的鳞爪》等等。

  有的回忆往事,有的写景抒情,有的把文化和历史溶于生活之中。

  所谓大师,就是无论写什么,怎么写,都似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林子轩和他们没办法相比,只能老老实实的把后世的文章进行改写,删去在这个时代不应该出现的文字和资料,加上自己的一些见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