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夷安公主略略站了一会儿,听见林中喘息之声愈重,再也听不下去,便匆匆离开柏树林,回来庭院。义姁还等在原处,见公主从另一边仓皇出来,不禁纳罕,上前问道:“公主有事么?”夷安公主摇摇头,自回到正殿。只有江都王后胡成光和太后之侄王长林各自默默坐在原席中。

  又等了一刻工夫,众人逐渐回来坐席,皇帝、太后依次回到原座坐下。刘彻扫视一圈,除了称病告退的侯媪和已离宫的馆陶公主、董偃外,还缺一人——依旧是於单,不禁笑道:“涉安侯离开得最早,怎么反而回来得最迟?”夷安公主起身道:“义主傅早已经到了,正在偏殿为涉安侯诊治伤势也说不准。”

  刘彻闻言笑道:“朕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倒是夷安这么快就会为未婚夫婿说话了。”正好见到义姁匆忙进来,忙问道:“涉安侯的伤势如何?”义姁面色凝重,重重看了夷安公主一眼,才道:“涉安侯殁了。”

  大夏殿中诸人听说涉安侯於单死了,均是惊讶异常。刘陵还不相信地问了一句:“真的是涉安侯殁了么?”义姁肃然点点头。

  刘彻面色一沉,道:“适才涉安侯还是好好的,与众卿一起欢笑饮酒,如何被义主傅诊治后就病殁了?”脸上寒意渐盛,凌厉的目光扫过义姁,又落在夷安公主身上。

  这番话外之音已然十分明显,皇帝怀疑是夷安公主指使义姁杀了於单。在座的大多是聪明人,听到皇帝的提示,立即恍然大悟:怪不得之前夷安公主称宁死也不嫁匈奴太子,今日忽然又一改常态,原来是早有安排。更有人心道:“这一招釜底抽薪足够高明,看来之前有人在西阙向於单放冷箭也是公主派人所为,所以她才能有借口召义姁到大夏殿为於单诊治。这哪里是治病,分明是送命!”

  ————————————————————

  [1] 塬是一种因冲刷形成的特殊地形,四边陡,顶上平,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相当普遍,著名者有龙首原、乐游原、白鹿原等,均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2] 窦婴为汉文帝皇后窦漪房亲侄,田蚡为汉景帝皇后王娡同母异父弟。景帝时,窦婴为大将军,田蚡为诸曹郎,田蚡在窦婴前执子侄礼甚恭。窦太后死后,窦婴失势,田蚡任丞相,骄横显贵,仗势索要窦婴在城南的园田,遭到拒绝。窦婴的好友灌夫为此事在田蚡的婚宴上痛骂,田蚡令武士将灌夫捆绑下狱,并派人逮捕了灌夫全家和族人。窦婴写奏章为灌夫辩解。汉武帝刘彻召集当事人和群臣到长乐宫朝议(汉代只有有身份者才能在朝廷上辩论),窦婴和田蚡各持己见,争执不休,群臣意见各不相同。之后刘彻入见母后王娡,遭到厉声责备,不得已只好下令族灭灌夫。不久又判窦婴死罪,弃市于渭城(即秦之咸阳)。

  [3] 石(dàn):古代计量单位。就容量而言,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据《汉书·律历志》云:“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因而重量一石为一百二十市斤,约合今61.5斤,汉千石约折合今30751公斤。

  [4] 夷: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狄: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秦汉以后成为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5] 秦始皇鉴于前朝教训,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王侯”,废除了周代的分封诸侯制,改行郡县制。汉代则是郡县制与分封诸侯制并存。

  [6] 汉代最高军事长官本是太尉,太尉在朝中仅次于丞相,专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秩俸万石,金印紫绶。但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后不再设置,军权完全归皇帝所有,遇到战事,皇帝临时任将,战后罢归原职。将军一职由于任命全由皇帝掌握,不受外朝控制,因而实际上也属于内朝一系的官员。

  [7] 九世即九代,指积怨久远之大仇。《公羊传·庄公四年》载:“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缘起齐哀公因纪侯进谗,被周夷王活活烹杀。到齐哀公九世孙齐襄公时,齐国出兵灭纪国,终于报了齐哀公之仇。《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作者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春秋三传对“九世之仇”曾有争议,因为当时的风俗是家仇只论五世,《公羊传》认为国仇不受世代限制,《左传》反对。

  [8] 菑川:治所在今山东寿光东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